一
年輕人請徐知誥喝酒,兩個人在酒館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邊喝邊聊了起來。
原來年輕人叫周宗,廣陵人,從小就是個孤兒,四處流浪。原本在本地一個釀酒作坊裏做工,由於周宗手腳勤快,做事又認真,老爺很欣賞他。前幾天老爺讓他把城裏幾個酒館賒的酒錢收回來,周宗都按數一個不少的要回來了。但在回去的路上,周宗碰到一群從北方來的難民,裏麵有很多婦女和孩子,一群人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非常可伶。想到自己從小就是靠著別人的施舍才活到今天的孤兒,周宗頓時心生憐憫,就把這些錢全部買了吃的給了這群難民。但是錢沒了無法向老爺交代,周宗就硬著頭皮說酒錢都要回來了,隻是在回來的路上被難民搶了,老爺哪裏肯信,怒吼著叫人把他打了一頓,並且告訴他三天不還錢就送官府。周宗沒辦法,隻能在街上轉悠想找點事做盡快賺點錢還上,但是三天過了,周宗也沒找到合適的事做,老爺見他沒還錢怕他跑了,就派人出來抓他想把他送官府,就發生了之前那一幕。
“沒想到你這麼樂善好施。”徐知誥說道。
“小的時候我與那些孩子一樣,也到處流浪,看到他們就想到我自己,所以就忍不住想幫幫他們。”周宗說道。
徐知誥聽到這裏,頓時與周宗有一種同命相連的感覺,於是他感慨的說到:“我也是孤兒,我能理解你。”看到周宗疑惑的看著他,徐知誥繼續說道:
“我隻是徐家的養子,我七歲時被養父收養。”
“沒想到我們都是天涯淪落人。”周宗感慨道。
“那你為什麼不跑呢?幹嘛還在附近轉悠,不是等著挨抓嗎?”徐知誥問道。
“我做這個事的時候心裏就想著,錢就算是我從老爺那借的,以後我一定還上,要是跑了那算什麼呀!”徐知誥聽完由衷佩服周宗敢做敢當的性格。
兩個人越聊話越多,徐知誥發現周宗不僅有正義感,還很坦誠,他身上有一種特別的品性吸引著自己,是個可以交往的人。而周宗發現徐知誥雖然是徐家公子,但並不像其他大家公子那樣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反而平易近人,兩人心裏都把對方當成了可以交往的朋友。彼此互相通報了年齡,徐知誥比周宗小了幾歲,徐知誥叫周宗大哥。
末了,徐知誥對周宗說:“既然你暫時也沒找到事做,不如跟我回徐府吧,至少有地方住。”周宗不想麻煩徐知誥,但徐知誥堅持讓他去,並且告訴周宗:“我沒什麼朋友,但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於是周宗便與徐知誥回了徐府。
二
回徐府後徐知誥向徐溫介紹了周宗,徐溫一看周宗長得堂堂正正的,就高興地說:“好好,既然是誥兒的朋友,那就不要拘束。”周宗施禮道:“那我就多有打擾了。”第二天,徐知誥就讓周宗把錢還了,周宗有點猶豫,徐知誥知道他的心思,說到:“先借你的,有錢後記得還給我啊!”說完後兩人都笑了。
於是周宗在府裏給徐知誥幫忙,兩個人通常是邊幹邊聊,彼此也進一步增進了了解。徐知誥覺得周宗辦事穩妥,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因為他在短時間內就和府裏的人都混熟了;而周宗覺得徐知誥雖然沉默寡言,但遇事沉著冷靜,有城府,有大誌,雖長在官宦之家,但沒有惡習,兩個人都覺得彼此互補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