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讓國?玉蟬之花 第十八章 洛陽城 慶雲居(1 / 3)

這一夜好像特別漫長。盡管天已轉晴,但那一輪玉盤卻好似一個養在深閨的女子,總要隔著一層麵紗才肯與人見麵。空蒙的月色照著帝都西北角三重皇城裏的樓閣深宮,不但沒有更亮些,反倒讓人感到愈加迷離起來。

洛陽皇城坐北朝南、氣度恢弘,殿閣樓宇眾多,可分為“外城”與“內城”兩個部分,“內城”亦稱“宮城”,是皇城核心所在。“宮城”又可分為“外朝”與“內廷”,分別是皇帝行政和居住的地方。

宮城以北,建有一座“圓壁城”,而以南一直到與外圍城牆上的端門、左掖門和右掖門之間則是一大片空曠的廣場,尋常日子裏,大小官員們早朝時便要通過此處。此刻這裏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團含糊難辨的濃墨,在這寧謐到有些詭譎的夜裏悄悄喘息著——那是埋伏在兩處以備秦王叛亂的六百名黑甲騎兵。這些兵士連同他們訓練有素的戰馬此刻正屏息凝神、嚴陣以待,統領這兩支騎兵的則是朱弘昭與朱弘實兩兄弟。

這哥倆出生於軍旅世家,朱弘昭是哥哥,使一把烈冰斧,有劈石開山之能,生性活潑,喜愛與人鬥嘴調笑,弟弟朱弘實卻是厚實穩重,舉止循禮,一對獄門雙鞭舞得是神鬼莫近。兩人因武功出眾,被李嗣源召入麾下,編進佐龍十二衛中,長年來無論是外出征戰,還是身處九重,都相伴不離左右。

朱弘昭這時正在宮城的明德門前走來走去,一會兒抓抓後勁,一會兒踢踢城牆,實在沒事幹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發牢騷:“這算是什麼事嘛?要打快打,不打就走,我家婆娘還等著老子回去生孩子呢。”站在不遠處的副將聽到了,想笑卻又不敢,憋氣憋得臉都青了。

另一側的朱弘實謹慎異常,他騎坐在馬背上已經一個多時辰了,一動不動,猶如一尊石像,隻是那泛著銀光的頭盔下,一雙清亮的眸子會時不時地會朝遠處城樓上正在當值的軍士望一眼。

從內心來說,他很不希望看到那裏有穿雲箭升起。作為佐龍十二衛之一,他追隨李嗣源已有將近二十年,他們和他之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君臣關係。現在他自己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對於很多事情開始有了新的體會,他很清楚子女的背叛對於一個老人意味著什麼,特別是病危中的老人。

城樓上的軍士自然不會知道他的心思,他們隻是盡職地觀察著、巡邏著。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正常。

正對皇城正門的通衢被稱為“銅駝大街”,為了保證皇城的威嚴,同時也方便大臣們的日常辦公,街道兩側少有酒樓商鋪,大多都是達官貴人們的府邸住處。在寒風漸起的秋日深夜裏,寬闊平整的大道上行人早已絕跡,隻更夫的一聲聲梆子傳來,倍添秋愁。

近處城門下的“銀河”洛水一如既往地“嘩嘩”流動著,月光灑在白玉石鋪就的天津橋上,別有一番清冷。橋頭以北的“萬國頌德”銅鑄高碑如同一個巨人衛士般千年不動,沉默而忠實地守護這這座皇城。

與西部迥然相異,李嗣源登基後的與民生息使得洛陽城的東邊恢複了往昔的繁華如錦,此時那裏到處都是熱鬧不堪的夜市,車馬湧動、人流不息,市廛櫛比、店鋪鱗次,百藝雜耍俱全,地攤上擺著各種字畫、瓷器、雕刻、花鳥……那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餛飩、燒賣之類的小吃擔子攤兒更是街角巷尾到處可見,而酒肆、歌樓、妓館在這暗夜裏更是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旺健的生命力。

鶯語樓是洛陽城最大的妓館,門樓華飾、屋宇奢豪,內儲粉黛成群、嬌娃無數,夜夜笙歌靚舞。此刻幾個富豪正想要踏步入內,可卻被守在門口的幾個侍從給擋了回去。當中一人正要發怒,可看看對方按在腰間的刀柄,還是忍了忍,老鴇看到這一幕忙從裏麵奔出來,絮絮叨叨、蛇蛇蠍蠍地解釋了一番,說今夜這兒被一個貴人包場了,請幾位老爺明個兒再來。

慶雲居是鶯語樓裏最奢華、最隱秘的一處所在。它是由一座加亭的空中遊廊改建而來的暖閣,因此顯得狹長。廊下是一個不大的池塘,裏麵的荷花大都已經敗了,孤零零地在風裏搖曳幾下。

透出粉色燈光的暖閣裏回蕩著一陣陣的燕呢嬌嗔,當中還時不時地夾雜著幾聲猥瑣的低笑。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混合了熏香、體香和酒氣的奇怪味道。十幾個男男女女正糾纏在一起,有的一不小心打翻了小案上殘留的酒食,但渾不在意,有的已經嬉鬧著滾在了鋪著白色毛毯的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