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東西,恰好李鐵都會,前些年去朝鮮抗倭,李鐵便被征發了勞役,在遼東遼陽的鐵匠鋪子裏,打了兩年的火銃。
當時,一聽說去朝鮮那邊,好多鐵匠都不願意去,便找人托關係交銀子頂替,尤其是家裏生意好的匠戶,基本沒有去的。
當時李鐵才十八歲,他爹還活著,但家裏既沒有銀子,而且又想掙銀子。
沒辦法,便讓李鐵應了勞役,不過他運氣好,到了遼東,並沒有隨軍入朝,而是在遼陽的一間軍工廠裏打造火銃,一直到戰爭結束。
回來後,靠著應役得來的銀子,李鐵才娶上媳婦。
若是打造別的器物,李鐵不敢在這延慶誇口,但要是打造火銃,李鐵自認為延慶沒有趕得上他的。
但就是這樣的技術人才,在此時,卻養不了家了,可見大明的軍備是荒廢到何等地步了。
經過數年的戰爭消耗,張居正給大明攢下的家底基本花光了,而隨後的國本之爭和黨爭,讓大明的財政幾乎瀕臨破產。
朝廷沒錢,上一次薊遼邊軍換裝備還是在打倭寇的時候,十八年了,如今邊軍用的武器基本還是十八年前的。
好在這時代武器代差不明顯,十八年前的鎧甲刀槍隻要保養得當依然能用,不過就邊軍那管理水平,保養得當那是不可能。
於是就苦了李鐵這樣的衛所匠戶了,接不到軍需采購的訂單,民間需求也不旺盛,那便是連養家都難了。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番考察下來,李鐵當仁不讓的成功應募。
盧颺深覺自己的開出的價錢高了,於是連帶著李鐵的兩個十多歲的兒子也有了活計。
童工就童工吧,反正是人家自願的。
盧颺這次弄來了兩杆魯密銃,便是讓李鐵給改進一下,他要將火繩打火改成後裝燧石打火。
從上次被駱養性那個猥瑣男偷襲之後,盧颺深覺前裝火繩打火的弊端。
一是不能隨時開火,二是預填彈藥後不好攜帶。
不過這時代後裝燧石打火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成本高、發火成功率比不上火繩引火、氣密性差、射程近等缺點。
所以,雖然燧石打火的後膛槍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出現了,但因為以上諸缺點,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目前的火槍,依然以前膛火繩槍為主。
但是一個事物的缺點和優點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若是應用環境變了,優點便會更會更明顯,缺點也變得可以忍受,比如盧颺用來防身的短銃,那些遂發後膛槍的缺點便不足為慮了。
大明曆史上,原創性的燧發槍要在二十年後才出現,是由一個名叫畢懋康的人發明的,但盧颺等不了那麼久了,為了生命財產安全,這個名頭他隻能先占下了。
在給李鐵講述了一遍後裝燧發槍的原理之後,豈料李鐵直接說,這種槍他見過。
李鐵直言,當年在朝鮮抗倭時,南邊來的軍隊裏,便有軍士用這種槍,據說是從弗朗機人那裏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