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詩會(五)(1 / 3)

不過雲舒和吳香皆出自大戶人家,來這煙花之地還是有些不自在,待見了蒔花館門口也有不少女子進進出出之後,這才放下心來。

待進了包間之後,便更自由了一些。

“托您二位的福,我等也能享受這雅間了。”

吳國禎因為省了銀子,此時心裏異常痛快,就著桌上的幹果蜜餞,吃個不停。

有了雅間,其餘幾人也是歡喜,紛紛對著雲舒和吳香行禮,倒把兩人弄得不好意思。

“別理他們,他們那是為了緩解囊中羞澀的尷尬罷了。”

盧颺說罷,眾人又是哄笑。

進了包間不長時間,便響起一陣絲竹之聲,詩會的最後一場便開始了。

按照之前抓鬮排定的順序,魚玄機也不知怎麼就抓到了最後一個壓軸出場。

魚玄機對外說著運氣好,但她還是清楚,這是李外婆跟教坊司的官員做了手腳的結果。

不過因為是教坊司的官員主導此事,其他青樓知道這裏麵有貓膩,但也不敢說什麼。

順著雅間的窗戶往舞台望去,這次要比上次看的清楚多了,而且沒有擁擠,盧颺也可以好好欣賞一下這時代的頂級的歌舞表演了。

因為是最後一場比試,之前選出的八家青樓皆拿出了看家的本領,無論是詩詞還是舞蹈,皆比前一場有了很大的提高。

盧颺看的津津有味,一時間便也體會到了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樂趣。

這個時代的文藝表演雖沒有後世的專業性那麼強,分什麼導演、編劇等等,但明顯看出也是有人編排設計過的。

比如瀟湘館的一位遲姑娘因為演繹的是一首邊塞詩,所以幾個舞娘皆身著戎裝、手持刀劍,還真渲染了一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蕭瑟景象。

引得眾人一片叫好。

盧颺越看越這詩詞演繹便越有味,雖然布景還有些不足,但已經有了後世舞台劇的雛形了。

而且相對於後世舞台劇的燈光布景加成,此時的舞台劇更注重演員的表演和唱功,所以單論表現形式,還真的很難說哪個比較好。

明朝是中國古代戲曲文化的最高峰,是在繼承元朝雜劇的基礎上,添加了話本小說這一重要編劇素材所成,藝術表現形式便更具有了厚重感。

東四牌樓的青樓產業競爭激烈,尋常便明爭暗鬥,此時公開比試,各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為京城士子貢獻了一出出視聽皆佳的大戲。

“這三十兩銀子花的值。”

一出戲演罷,盧颺意猶未盡,邊點評邊習慣性的鼓掌,等到他意識到這掌聲有些突兀的時候,才見眾人都在看他。

“哈哈,演的太好了,有些情不自禁。”

盧颺有些不好意思的將雙手隆回袖子裏,不過雲舒卻頗為捧場,學著盧颺的樣子也開始鼓掌。

“公子這個法子好,比那些大呼小叫的叫好好多了,覺得演的好了,便可以鼓掌,這樣才對。”

被雲舒帶著,其他人頓時也覺得盧颺這個讚揚的法子好,以往他們看戲覺得好了,便大呼小叫的叫好,確實有些有辱斯文,此時有了新法子,便都學著鼓起掌來。

幾人齊齊鼓掌,很快盧颺這個包間便引得了眾人的注意。

吳國禎、楊文嶽最是愛好熱鬧之人,見眾人都看過來,反而鼓得更起勁了,好似他們這種叫好的表現形式才是最好的。

不過明晚期士子群體慣常誇張,也喜接受新鮮事物,見吳國禎他們鼓掌,便看熱鬧不嫌事大,也跟著鼓起掌來,頓時掌聲雷動。

盧颺不看四周這裝潢,若是閉上眼睛,單聽這掌聲,以為自己在看晚會呢。

因為詩詞都不長,加上前後為了襯托詩詞唱腔而編排的舞台故事,一出戲也就十分鍾,所以很快便到了最後壓軸出場的魚玄機。

因為沒有布景撤換,所以轉場很快,觀眾稍事休息,蒔花館的演繹便接著上場了。

這場詩會,因為蒔花館準備的最早,所以準備的便也最充分,絲竹聲一起,盧颺便覺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