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京師,若是在江南之地,盧颺聽說那裏養蠶繅絲織布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循環,再加上沿海的海盜貿易,江南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做得也是非常紅火。
而且晚明的文化繁榮也催生了思想解放,特別是在陽明心學之上,誕生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思想家。
有豪放不羈希望破除禮教束縛的李贄,也有開眼看世界的徐光啟,還有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思想、抨擊封建君主專製的黃宗羲,而黃宗羲甚至被後世認為是中國的伏爾泰。
更有甚者,在江西永豐,泰州學派的何心隱還建立了一個現實的烏托邦,名曰萃和堂,在那裏實實在在的搞社會改革。
有時候夜深人靜,盧颺便會捫心自問,晚明已經出現的思想啟蒙、輕工業與商品經濟萌芽、文化繁榮為何因為清朝入主中原而瞬間煙消雲散,以至於到了清朝末年,華夏大地竟然成了那樣一番景象。
盧颺對那段曆史了解的越多,便越珍惜如今晚明最後的時光,雖然晚明也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相比於晚清,盧颺心中還是有杆秤的。
而且如今小冰河時期還未顯現,明朝在北方的勁敵還正在崛起,加收三餉的朱由檢還在穿著開襠褲到處跑,而大明也已經十多年沒有大的戰事了。
總的來說,雖然土地兼並已經很嚴重了,但明朝大多數百姓的日子還能勉強過得去。
此時社會風氣開化,但封建社會的弊端也開始顯現,大明不少有識之士也在呼籲改革,比如國子監中,便有不少人對此時的衛所兵製、藩王之製、賦稅之製每日進行辯論。
雖然國初太祖朱元璋下令,天下人皆可言政,唯諸生(生員)不許。
但大明已經過去二百多年了,加上此時的朱翊鈞不大關心這個,如今若是秀才不對朝政針砭時弊,沒有自己的見解,那便談不上什麼名望了。
劉宗周等人聽盧颺說了之後,也基本明白了盧颺的意思,但聖命難為,劉宗周隻得又寫了一份密折解釋此事,當然這份密折是經過盧颺參詳的。
雖然在密折中,盧颺盡量將此事解釋的清楚,但朱翊鈞最後能不能看懂,盧颺也不沒有譜。
果不其然,密折送上去的第二日,劉宗周便又被招進了宮裏,這次連著盧颺也被招見了。
因為皇帝的招見,盧颺先被宮中的太監教授了一遍陛見禮儀,隨後便跟著一個小太監進了宮門。
時隔四百多年,盧颺再一次進到這裏,卻少了當年的那份從容。
在前世,他是以遊客的身份來參觀這裏的,自然行走坐臥皆自在隨心,甚至在那個京片子導遊的講述下,還窺探了一番古代帝王的生活。
但是此時此刻,盧颺卻沒了之前的心境,各處都有金吾衛的軍士,氣氛也是異常整肅,旁邊也沒有額京片子導遊,而換上了一個低頭急行的小太監。
一旁的劉宗周也是低頭不語,跟著那個小太監一路前行。
就要見到明朝最大的統治者朱翊鈞了,盧颺在激動之餘,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的。
此時不比前世,皇帝口含天塹,對盧颺這樣的小人物可是有些生殺予奪之權的,容不得盧颺不心懷畏懼。
不過盧颺到底是現代人,即使再敬畏,卻也不像劉宗周這般,雖然也是低著頭,但兩隻眼睛卻滴溜亂轉,想看一看此時的皇宮大內跟後世有何不同。
在盧颺前世,當初參觀故宮可是廢了一日的時間,那還是從午門進的,此時的紫禁城比後世還多了大明門,所以盧颺要比後世還要多走一段路。
小路跟著那個小太監小步快走,等到了乾清門門前,劉宗周已經在喘了,盧颺此時便有些理解,為什麼說皇帝賜紫禁城騎馬是一種優待了。
“小公公,容老夫喘口氣。”
眼看已經到了乾清門,劉宗周便停了下來,他不能喘著粗氣去陛見,那會被言官彈劾不敬的,所以劉宗周便要在乾清門前歇一歇,順便調整一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