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探親(2 / 3)

“京師西邊有西山,跟咱們這裏的山脈是一係的,應該會有差不多的石灰石,不過這個我也沒去考察,到時候還得請劉掌櫃去一趟西山那邊去實地看一下。”

劉啟年在京師待了多年,對西山那片也很熟悉,便應了這事。

“不過現在咱也不用太過著急,京師那裏不同於延慶,得先提前買幾個山頭,這事今年能辦好了就行,明年再把廠子建起來,這次咱得建個大的了,起碼要比現在的產量翻兩番。”

如今水泥廠的部分水泥已經開始在京師銷售了,一個月能掙千兩銀子,盧颺和劉啟年每人能分到五百兩,若是翻兩番,那一個月就有兩千兩銀子的進賬了。

劉啟年聽了後,樂的依然合不攏嘴。

安排好了水泥廠的近期規劃,盧颺便又去了一趟延慶州城,臨來的時候,雲舒拜托盧颺去他家裏看看。

因為上次在延慶詩會的事,雲仁忠格局太小,盧颺其實不願意跟他多有來往,但如今雲舒成了自家人,雲仁忠便成了盧颺的大舅哥,這親戚不想走動也得走動了。

盧颺拿著雲舒事先備好的各種京城風物,讓穆叔挑著,騎馬便來到雲家門前,遞上拜帖,一會兒工夫,雲仁忠便親自迎了出來。

要說,這雲仁忠除了氣量有些小,其他的還是挺好的,兩人一年未見,此時見了,盧颺感覺還是很親切的。

雲仁忠領著盧颺進了院中,因為雲舒的緣由,盧颺對雲仁忠說,想去拜見一下他的父母和祖父母。

對於盧颺的這個要求,雲仁忠也感到很高興,朋友來拜見父母是禮數周到的表現,況且盧颺還有官職在身,而且再看盧颺,還帶了不少禮物。

雲仁忠打發一個小廝去給父母稟告,自領著盧颺去了他居住的小院。

兩人剛剛坐下,自有丫鬟上了茶水,雲仁忠便問起盧颺這一年在國子監的見聞。

盧颺便把國子監一些有趣的事跟雲仁忠說了,雲仁忠又拿出自己最近做的時文,讓盧颺看看這時文在國子監中是個什麼水平。

一年的大明科舉頂尖教育之後,盧颺如今的八股時文水平已不是雲仁忠可比的了,盧颺此時看雲仁忠的時文,很容易便能看出哪裏不足來了。

但看出來,怎麼說卻讓盧颺犯難了,盧颺本想虛與委蛇過去算了,但一想,這雲仁忠好歹是雲舒的大哥,還是要指點一二的,不過這措辭卻要細細琢磨一番。

思量一番之後,盧颺便跟雲仁忠講了如今京師最流行的時文格式,盧颺說的委婉,雲仁忠聞言也是大感受益。

兩人說話間,之前那小廝便來回話,說老祖說了要在後廳見盧監生。

盧颺跟著雲仁忠便來到了後廳,抬頭便見一頭發花白的老者坐在廳中正央的太師椅上,下首坐的則是雲仁忠的老爹。

雲舒老爹的盧颺上次便見過了,這次見盧颺來了,便起身相迎。

盧颺對著雲舒的老爹和祖父行了子侄禮,心道:這禮行的也不虧。

眾人分賓主坐定之後,又說了一會兒話,因為雲舒的老爹也是舉人出身,便考較了一下盧颺的學問,現場從四書中出了一題,讓盧颺破題。

盧颺這一年來,針對八股文的八個部分,都進行了專門的訓練,特別是破題方麵,那是整篇八股文章的題眼,毫不誇張的說,破題破的好,這八股文便成功了一半。

這時候,無論是鄉試還是會試,前前後後,考生們要考九天,而留給閱卷官的閱卷時間也差不多是九天,所以閱卷官們也沒有太多時間來逐一看考生的卷子。

所以,大明科舉製度傳承兩百多年,到現在便隻重首場的七篇製藝了,而這七篇製藝全部都是八股文。

盧颺是經過高考的,知道一篇八百字的文章在考官那裏也就兩到三分鍾的時間,雖然現在是明代,但考官在一個篇八股文上用的時間也不會太多,若開篇沒有令考官眼前一亮的詞句,那很可能便會被考官隨後丟在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