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盧颺的這個建議,駱思恭覺得還可行,十萬大軍抱成團,起碼全軍覆滅的幾率要小一些,畢竟十萬人呢,就是站那不動讓人殺,也得殺個好幾天。
而且就像盧颺所說,隻要前軍拖住建奴,後軍及時壓上,贏麵其實挺大的。
想到這裏,駱思恭點了點頭,讓盧颺接著說。
“這第三,便是東麵聯係朝鮮,西麵聯係虎蹲兔,北麵聯係建奴葉赫部,讓他們共同出兵,即使他們畏縮不前隻做疑兵,但也可牽扯建奴兵力,讓其四麵防禦。”
對於盧颺這個建議,駱思恭也覺得不錯,但實行起來卻也不容易,這些勢力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全是牆頭草,讓他們出兵更是難。
“做到這三點,差不多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但是想贏還得將士用命,一刀一槍的砍出來才行。”
就大明目前這個狀況,還真的很難打贏,打仗就是打錢,大明財政如今不打仗都快崩潰了,能調動二十萬軍隊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如此說來,朱由校和魏忠賢的組合,還真是挽救了大明一把,起碼改善了大明的財政,特別是在魏忠賢當權的時候,大明還穩住了遼東的局勢,並且在遼南還發動了局部的攻勢,再加上努爾哈赤晚年瞎折騰,在遼東搞什麼殺無穀之人的反人類活動,弄得國內四處烽煙,若是朱由校不死,沒準還真能借機按死建奴。
不過相對於盧颺的悲觀的情緒,駱思恭卻明顯樂觀的多,因為在他看來建奴就是一個臭蟲,努爾哈赤就是大明的一個逃奴,能有什麼了不起的,等到大明天兵一到,保準束手就擒。
而且不光駱思恭這樣,朝堂上的諸公和萬曆皇帝也基本是這般態度,因為大明和建奴之間還未有正式打過一仗,隻有打痛了,大明的滾滾諸公才會意識到遼東問題的嚴重性。
從駱府出來,盧颺心中抑鬱,雖然他已經盡力來彌補這次對建奴作戰的劣勢,但是關鍵的兵員戰力和後勤保障他卻是無能為力,而且他提的這幾點建議,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遵照執行。
會試結束之後,盧颺的生活又熱鬧了起來,留在京師看榜的士子時常便有來拜訪盧颺的,直到二月底了,盧颺也沒有一日得閑。
到了二月二十六日這天,終於沒有人來拜訪盧颺了,因為這一日會試放榜,士子們都去了貢院。
與前次一樣,盧颺也是早早到了貢院門前,人依然很多,不過這次他不敢再爬到樹上去了,畢竟他如今也是劉舉人了,要注意影響。
盧颺到了貢院門口,自然有不少人圍了上來,眾人都知道盧颺奪了順天府鄉試的解元,便有人恭維他要中大三元的。
對於這些恭維,盧颺盡皆謙遜的回禮,直言謬讚謬讚,態度極其謙遜,以至於弄得那些恭維的人老大沒趣。
其實這裏麵有一些人是真心恭維,但大部分人其實是捧殺而已,順天府的解元又怎麼了,中不了進士的也不是沒有,此時恭維,然後就等著放榜看笑話。
文人相輕,可是一以貫之的。
這次沒有讓舉子們等得太久,辰時一過,貢院裏便是鼓樂齊鳴,大門齊開,張榜的隊伍便在軍士的護衛下,出來了。
不過跟鄉試有所不同,這會試張榜並不是一起張榜的,而是先從後麵開始,每一百人一榜單,然後五經魁和會元最後一個榜單。
因為盧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這次便有人給讓了位置,盧颺便能看見榜單了。
待那吏員貼好,盧颺定睛一看,一眼就看見了吳國禎的名字,這家夥倒數第一名,正好吊車尾,接著轉頭便對吳胖子說道:“你中了!不過你以後得改名叫孫山了。”
吳國禎自然知道名落孫山的典故,立時大喜,不過他個頭不如盧颺高,墊腳也看不到。
“別擠了,你確實中了,最後一名。”
孫傳庭生的人高馬大,自然也看到了,看著吳國禎上躥下跳坐立不安的樣子,便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