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殿試(1 / 3)

盧颺對朱翊鈞行了參拜大禮後,跟著駱思恭侍立在一旁。

“遼東出兵了。”

朱翊鈞說著站起身來,然後走到房間北牆上的一幅遼東地圖前。

按照盧颺的指導,駱思恭重新做了遼東的地圖,相比於之前的寫意地圖,這次地圖卻是詳實了許多,起碼山川地理河流城池都標記的很清楚,也相對來說準確一些,而在房間的正中央,則放著一個沙盤,也是駱思恭按照盧颺的指導所做。

盧颺聞言,心中一驚。

今日是三月九日,比曆史上晚了半個月,明軍還是出兵了。

“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出沈陽,一路向北,直逼赫圖阿拉。”

萬曆皇帝一邊在地圖上指點,一邊說給盧颺聽。

盧颺心中凜然,經過他多次努力,此次明軍出兵建奴跟曆史上有很大不同,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

而此次萬曆皇帝也是心中墜墜,特召見盧颺來搞一次沙盤推演。

沙盤推演還是盧颺給駱思恭說的,駱思恭又將其帶到了朝堂上,不過因為駱思恭是個二傳手,一些推演的過程卻不如盧颺精通,於是便請求萬曆皇帝,把盧颺招來了。

盧颺躬身行禮後,便當仁不讓拿起了藍旗,而兵部尚書黃嘉善則是持紅旗,藍旗代表建奴,紅旗代表大明。

按照曆史上薩爾滸之戰的建奴套路,盧颺跟黃嘉善在沙盤上模擬廝殺。

盧颺搞沙盤推演,自然跟後世一樣,將單兵戰鬥力以及天氣地形後勤等因素都考慮進去了。

事先約定建奴可以以一敵二,於是明軍的兵力優勢便也不明顯了,再加上天氣和地形因素,在雙方對戰之前,便幾乎已是勢均力敵了。

而之前駱思恭和黃嘉善推演時的卻沒考慮這麼多,黃嘉善當然反對,還沒開始,便指責盧颺漲建奴士氣。

“黃尚書,就目前明軍的戰力,您覺得能和建奴身經百戰的老兵比嗎,二比一已經是我給明軍麵子了,這二十萬大軍裏的空額多少以及臨時拉來的壯丁多少,還用我細細給您算嗎?此外,還有天氣和地形因素難道不應該考慮進去嗎?遼東越往北林子越密,地形也越複雜,且天氣也更寒冷,我大明軍隊基本是第一次踏足這種地方,如何能與常年生活在這山林中野豬皮們相比?”

對於這種戰前盲目自大,戰後兩手一攤的文官,盧颺心中自然沒有好氣。

“少卿所言極是,一切以實戰為準,既然少卿是藍方,便也不能全依著大明來,黃尚書也不能太偏袒大明。”

黃嘉善被盧颺懟的說不出話來,朱翊鈞便出言轉圜。

“是!”

皇帝說話了,黃嘉善也隻能應命,不過心裏卻將盧颺記上了,一個還沒過殿試的毛孩子竟然敢當麵落他的麵子。

隨後兩人開始進軍。

盧颺則是按照曆史上努爾哈赤的部署,將建奴全境兵力動員起來,除了常備的八旗六萬人馬外,還有四萬多老弱兵丁,六萬八旗負責抵抗明軍,而老弱兵丁則負責後方守城,同時防備北麵葉赫,西麵林丹汗和東麵朝鮮。

大明已經給朝鮮葉赫和林丹汗方麵去了國書,要求其一起征伐建奴,但是除了朝鮮,其餘兩方並沒有出動兵馬。

而朝鮮也隻是派了兩萬兵馬,不過卻沒有與明軍彙合,而是在鴨綠江畔觀望。

麵對明軍的兵分兩路,盧颺則根據努爾哈赤曆史上的部署,選擇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先是用騎兵探得明軍的進軍路線,然後在薩爾滸之地設伏,待明軍一路進到伏擊圈則全軍出擊,爭取用最快的時間殲滅明軍。

而明軍則是緊急示警,讓另一路明軍緊急救援,雙方在薩爾滸展開大戰,六萬建奴對二十萬明軍,最後明軍慘勝。

雖然是勝了,但黃嘉善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按照盧颺所推演的,一場大戰下來,明軍損失十萬人,建奴損失四萬人,隨後建奴殘兵退出戰場,而明軍因為損失慘重,也無力追擊,此次一舉殲滅建奴的戰略目標並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