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1 / 2)

秋收後,李世民以突厥進攻河西為借口,詔命討伐東突厥。

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和張公瑾為副帥,太子李承乾為監軍,率領中軍。

並州都督英國公李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

華州刺史霍國公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李靖、李績遙相呼應。

禮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從靈州往西北挺進。

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鎮守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東逃。

靈州都督薛萬淑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於盟友突利可汗聯合行動。

左武大將軍秦瓊為豐州都督,率軍盤踞河套,隨時側擊東來之敵。大軍三十萬皆受李靖節度,兵分七路反擊突厥。

皇帝下詔舉行盛大的拜將典禮後,李承乾就跟著李靖的中軍趕往了渾河以南的尉遲和張公瑾部。

都說萬事開頭難,頭三腳難踢,可誰都沒想到的是尉遲敬德倒讓人連踹了三腳。

渾河南岸,唐軍大營

尉遲敬德高坐在帥位上,俯視帳內眾將:“近日來頡利在渾河對岸,日夜伐木打造木筏,看來是想奪取渡口,柴紹,你速調五千兵馬前去增員,嚴防敵人渡河。”

雖然對尉遲的布防並不是十分滿意,但同為副帥的張公謹卻一言不發。因為無論是在資曆,還是軍功上兩個人都是比不了的。

再說他這次主要負責的是糧草的調運不是指揮作戰的,所以也就聽之認之了。

可坐在他下手的李績並不買帳。這明顯就是聲東擊西嘛,連這點都看不出來還能行?再說明知道攔不住,還和人家強那個渡口不是吃飽撐的嗎?

“副帥,末將以為敵人在渾河渡口大肆打造木筏,是不是在吸引我軍的注意力,似乎有點虛張聲勢的意思啊。”

聽到李績不讚同自己的將令,尉遲敬德挑了下眉頭,看了李績一眼說道:“何以見得?”

熟悉他的都知道他用冷漠的語調上恐怕是動怒了。不過李績是什麼啊,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隨翟讓上了瓦崗,年不過三十餘歲就已經是從二品的大員了。

他打的仗不比尉遲少,所以對尉遲的臉色也就不那麼在意,這看出來有問題還不讓人說了。

“渾河水淺,河中隻能過小船供小股部隊使用,他們奪下渡口又有什麼用呢,再說過幾天那裏就要結冰。他們踏冰渡河豈不是更加的方便。”

“那麼依你所見,他們虛張聲勢是想幹什麼呢?”

“末將以為他們是想吸引我軍掩護主力偷襲惡陽嶺。”

聽了李績的回答,轉身看看地圖惡陽嶺的位置,不由的搖了搖頭,看來李靖的這個徒弟還是徒有虛名。就算他現在搶占惡陽嶺又能怎麼樣,這不是自己一頭就紮進大軍的懷裏了嗎?

嗬嗬笑了兩聲後尉遲敬德悠悠說道:“按照你說的,如果這個渾河渡口是沒什麼用的話,那麼這個三麵環水的土寨子,又有什麼用呢?”

帳內的將領們也是跟著笑了幾聲,這要是平時他這麼目中無人李績肯定和他幹一場。但雙方幾十萬大軍在日夜不停的拉鋸中,都是要致對方為死地,那裏還容的計較個人的得失呢。

隨即李績強壓怒火走到地圖前,指著渾河附近地形給尉遲敬德看。

“副帥請看,現在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用,可是渾河一旦上凍結冰,周圍的河麵就可以跑馬過車了。雲中戰場上,我軍將會被此寨一分為二,到時候勢必東西無法相互策應。

弄不好還會被敵人拖住,頡利騎兵的機動性大家都是知道的,一旦借此對我軍實施反包圍,到時候戰局就將陷入何等的被動啊。

隨後他們的騎兵卻可以在河上隨意馳騁。伺機攻擊我軍的任何一翼。”

看到李績這般固執己見,尉遲敬德也隻好賣他個麵子,畢竟還要在一起作戰嘛,鬧得太僵對誰都不好。

“那你說用多少人守惡陽嶺戰略要地呢?”尉遲將戰略要地這四個字咬的死死的。

“末將以為至少要一萬以上。”

他這話是把徹底氣樂尉遲敬德,他認為李績是在小題大做。打仗哪有那麼多如果,喝水還有嗆死的呢?

哈哈哈,大笑三聲後他拍了下李績肩膀調笑道:“懋公啊,這小小的惡陽嶺有那麼緊要嗎?如果要是連這都調上一萬人,那你就是調上一百萬人也守不住這雲中這成百上千個山頭。

這麼個守法,我拿什麼去打頡利的大營啊。你是太過小心了,放上一千人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