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長安萬物寂靜,可承慶殿依然燈火通明。
皇後長孫氏正在仔細擦拭著皇帝的鎧甲,一旁的房玄齡幾次想要伸手都被她拒絕了,這種事他從來不假於人手。
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每次出征這些事都是由她做的,不同以往的是,這次她的兒子還沒有回來,有要搭出去一個丈夫。
由於怕李承乾和李靖的行蹤暴露,李績在給朝廷的軍報對於決戰說的很模糊,這讓本就著急萬分的李世民怒火萬丈,決定親自帶兵前去,不能讓大唐的這點家底都賠進去,所以才有了眼前的這一幕。
“這幅盔甲朕是許久都沒穿過了。”
“陛下,李靖和李績都是穩健之輩,臣以為這其中必有隱情,是不是再等等。”,房玄齡欠了下身子回道。
“元戍禁軍都準備好了嗎?”
“段誌玄等人已經率部在北門集結完畢。”
就在李世民準備著甲的時候,長孫無忌和杜如晦聯袂而至,行過禮後,杜如晦手中的軍報呈給了李世民。
“五日前,我軍以陰山之中,全殲東突厥主力十七萬,生擒自頡利一下王族將校八百餘人。除了少部分給正在負隅抵抗外,頡利所轄之地歸我大唐矣。”
杜如晦盡量壓低了語速,可殿內眾人都聽得出來壓抑的興奮。
李世民看著軍報頓時熱淚盈眶,為了打贏這仗他背負了太多太多了,無論是麵對李淵,還是百官,甚至是天下百姓,他終於可以有個交代了。
“太子呢,太子怎麼樣?”,長孫皇後一把抓住了哥哥的胳膊神色十分的慌張,長孫無忌當然知道妹妹是怕聽到什麼不好的消息。
“娘娘安心,太子殿下安然無恙,而且在此次的定襄會戰中立了大功,臣等還要和您討杯酒兒呢,是吧,克明。”
“沒錯,太子殿下宵衣旰食,應寒風,攀絕壁,千裏突擊,可謂厥功甚偉啊!”
二人的話算是徹底的安了長孫氏的心,長出了一口氣,對皇帝施了一禮就默默地退了出去。看著皇後孤寂的背影李世民的心中為之一痛。
十幾年的夫妻,他怎麼不知道長孫每夜都被噩夢驚醒,白日也望著北邊發呆。
她和李世民是從戰爭走過了來的,幾十萬人混戰在一起,又有誰能保證的了李承乾絕對的安全呢。
“陛下,陛下”,長孫無忌叫醒了臆想中的李世民。
“哦,輔機,命你為宣慰使,立刻動身前往定襄前線,宣布朕對他們褒獎,同時敦促太子返京,野了那麼久也該回來。”
“敲響得勝鼓,讓百官太極宮見駕,下令京兆尹,消禁三天,朕要與民同樂。”
看著皇帝紅著眼圈,手舞足蹈的說著,長孫無忌三人也都笑著應聲而去。
他們知道皇帝這次可是下了血本的,要知道如果戰事失敗大唐會丟盡了所有家當,不僅北方諸州會淪喪。就連李承乾這個太子也得完蛋,他的下場隻有兩個,要麼戰死,要麼被廢。
太極宮
李世民舉起手裏軍報,掃視一眼殿中的群臣,激動的說道:
“定襄前線傳來捷報,我軍在陰山全殲東突厥主力,擒其可汗頡利以下王公數百人,覆滅其國。”
“頡利被擒了,從今天起兩百多萬草原百姓和整個漠北盡歸附我大唐矣。”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殿內群臣紛紛齊聲高呼大唐萬勝,陛下萬歲。
當然在這歡呼中也夾雜哭泣之聲,在他們中不乏親族至友死在與頡利的驃掠和作戰中。
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這股仇恨也不斷的鞭策著他們盡心做事,而這一等就是四年啊,終於對於那些死去的人可以交代了。
京兆尹的差役敲著手中銅鑼,在長安城內的一百零吧坊內走街串巷,還一邊吆喝著“定襄大捷”異常的賣力。
隆隆的得勝鼓聲和銅鑼聲叫醒了沉睡中長安城的百姓,當他們得知頡利被擒的消息後,紛紛湧上街頭山呼萬歲,萬家燈火映亮了半邊天讓整個長安徹夜無眠。
“小姐,小姐,頡利被活捉了,定襄會戰我軍大勝,陛下還讓老爺去前線勞軍呢。”
聽到丫鬟回話的後,長孫悅對著佛龕接連三拜,口中念著佛祖保佑。
“小姐,你的心事實在是太重了,現在仗都打完了,凡事兒可別再往心裏去了。”
被丫鬟扶起的長孫悅,將手中的念珠,恭敬的將念珠放在佛龕上,捋了捋雜亂的青絲。
“以前在趙州的時候,這夢裏啊,不是一樹梨花,就是晚笛牧歌。
可自從到了長安以後,這夢裏就再也找不回從前的柔情蜜意了,剩下的隻有苦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