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1 / 2)

近幾年,關中的商業因為寬鬆的政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以各世家為靠山的商隊、商鋪的實力迅速壯大,就連一些平民出身的商賈也紛紛加大了投入。

在李承乾看來,這是好事,能保證自己吃飽,而且還能把餘錢拿出來再創造更多的價值,讓家人可以吃上肉,年節的時候都能扯上幾尺布新衣,這是多好的事!

可甘蔗那有兩頭甜的,工商業是發展了,關中這樣的狹鄉竟然出現了大量的低價出租,出賣的土地,價錢基本上隻要能夠交稅和極少的口糧的就行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呢,要知道在老百姓眼裏,土地可是他們的命根子,就算是再苦再難也不會放棄的可以刨出吃食的土地,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就全係於此。

而且還如此的普遍,你三分地、我五分地,積攢起來數量如此巨大,這也引起了掌管戶部的長孫無忌的注意,經過一係列調查走訪後,長孫無忌一本就奏到了承慶殿。

看過了長孫無忌的奏本後,李承乾隨後交給了右下首的房玄齡,扭過頭來沉聲說:“舅舅,出現低價土地的事,孤是聽說一些,不過沒有想到數量如此之大,涉及的戶數如此之多,不行,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沒錯,殿下,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變,否則長此以往下去,土地兼並的勢頭就控製不住了。前隋之所以敗亡的如此之快,百姓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是個關鍵原因。

現在雖然他們通過進作坊、加入商隊、打零工可以獲得比種地要多的報酬,但因其不穩定的原因也會使他們破家風險成倍增長。”

有了李承乾牽頭的工業區和軍工區為例子,各家族也半了不少的工坊,學著東宮的采取了自產、自銷一站式的經營模式。

至此也就誘發了用人荒的問題,工坊多了也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勞作,可家中的奴仆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就把手伸向了農民,反正你們種地除去了交稅也剩不下什麼,還不如來我們這幹活多掙點錢。

沒錯,他們這種作法正中百姓們的下懷,如今這年月糧食已經不之錢了,就算是家中的地多,以鬥米三錢的價格,又能賣多少錢呢。在地頭上埋頭苦幹一年還不如在作坊裏幹半年掙得多呢,所以也就有低價出租或出賣土地的情況。

長長地出了口氣,李承乾手拄著案子感歎道:“穀賤傷農啊,是該減低一些農稅了!”

李承乾的感慨是發自內心的,以雍州為例子,有戶部和工業區從林邑等地運回來的糧食,這裏的糧米價格一直都非常低,就算是小有天災,也絲毫沒有影響,所以老百姓的糧也就跟著賣不上價錢。

當然了,這種情況早在一開始的時候朝廷就預料到了,可沒辦法,不管是皇帝還是文武大臣都讓災荒給嚇怕了。在他們度過的這半生中都伴隨著這樣、那樣災荒,餓殍遍地的景象衝著他們的腦海,所以不管會造成什麼後果,他們也依然埋頭的存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