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二月初一,今天是欽天監給出的好日子,在中書省、禮部、殿中省操持下舉行了盛大的移宮典禮,也就是說從今日開始,大唐帝國的決策中心,已經由崇仁坊西移至龍首原。
大明宮選址在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築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北衙禁軍”,宮城之內駐紮的則是清一色的“玄甲軍”。
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遊為主。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門南門,門前是寬達一百尺的丹鳳門大街,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
大明宮很大程度沿襲了太極宮的建築布局模式,即:前朝後寢,中軸對稱,三大殿製度,多重宮牆防衛體係,庭院布局。含元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也稱“外朝”。
含元殿正北是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紫宸殿則是常日聽朝而視事”的地方,群臣在這裏朝見皇帝,其功能比照太極宮的承慶殿。.......
最值的一提的位於大明宮的西北部的麟德殿,這是整個大明宮內規模最大的別殿,也是整個建築中組合最複雜的大建築群。按照原本的規劃為宮廷宴會、觀看樂舞表演、會見來使的活動之用,所以其富麗堂皇程度一點都不輸於三大殿。
可一個月前,皇帝看過之後卻是大動了肝火,為什麼呢,因為一旁的東宮和麟德殿簡直就沒法比,雖然太子對宮殿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可你們也太敷衍了事,一切照搬太極宮的舊製就把事了,這特麼是對付誰呢!
所以震怒之下的皇帝下旨,將東宮和麟德殿進行改建合二為一,麟德殿將作為太子日後聽政之所,兩處宮殿的工程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否則工部自尚書以下全部罷官奪爵,流放三千裏。
皇帝的震怒當然不僅僅是宮殿大小的,這其中也有對李承乾的補償之意,畢竟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不是。
看到皇帝下了強項令,門下省侍中魏征進言:工部的官員是依照朝廷的原製所建,唯一的不是就是沒有請示皇帝和太子對新東宮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不滿意的話可以重修,犯不著為難這麼多人。
麟德殿的規製是按照天子的規製建造的,現在讓太子住進去,這不是說國家出現了兩位君主了嗎?有道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這麼做是容易引起亂子的。
原以為皇帝就像從前一樣采納自己的諫言,收回前詔,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這回不僅沒聽他的,甚至還對他喝斥了一番,其理由充分的程度讓魏征也啞口無言。
皇帝這樣說:太子少小從軍、入朝輔政,於社稷多有功焉,且嚴於律己,生活極為簡樸,餐不過四菜,衣不過換洗之用,卿等為何如此苛刻、薄待我兒,難道我朝的儲君就是臣子們以彈劾為己揚名的工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