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激怒的唐人(1 / 2)

貞觀十一年,三月初一,含元殿大朝會,右仆射房玄齡出班向皇帝和文武臣工簡述今年春耕的具體事宜,大唐是傳統的農耕國家,保證農時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必要前提,隻要把肚子的問題解決了,那一切自然也都是好說了。

老房的陳奏還沒有講完,兵部郎中岑長倩捧著一份加急的軍報就跑了進來,許是跑了急了,胸口劇烈的起伏著,連是那裏的軍報都說不出來。看到這情形後,李世民對甘鄖抬了抬手示意他拿上來,看過之後,淡然的麵色為之一變,憤怒的神情溢於言表。

冷哼一聲,交給了李承乾後,就冷冷地說一聲念,然後一拂袖子,拇指摸了摸自己鼻子,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陛下每起殺心之時就是會有這樣的小動作。

定眼看了一眼後,李承乾長長地出了口氣,這該來的總算來了,犯不著在藏著掖著了。於是清了清嗓子大聲念道:臣鬆州行軍總管蘇烈,於千裏之外叩報我皇階下,貞觀十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大相祿東讚引鐵騎二十八萬寇我鬆州,連奪我紮西曲、哈務隆、羊拱等地。

寇如瘋魔般向上、下八寨、亞鬆一線日夜輪番攻擊,積屍如山,臣以盡起鬆州全境之兵馬誓死不敢讓敵寇跨過鬆州。然賊兵甚多,且於國內源源不斷增援之,以鬆州一域難敵吐蕃一國,臣俯請陛下早派援軍增援,如此則鬆州甚興、西南百姓甚興也。

念完蘇定方的奏本,李承乾又把一起送來戰書讀了出來,曰:大吐蕃之讚普-鬆讚幹布曉會大唐天子,汝本前隋皇親,北都留守,稱國家騷亂之際,頓起二心迫幼主而亂國,實乃背信棄義之徒也。

然得享非分尊榮尚不知本分,屢次侵擾他國,幹涉別國內政。勃律者,吐蕃藩國,唐無禮而占之,今我吐蕃以百萬大軍吊民伐罪,以雪占地之恥。.......

久聞貴國太子承乾通宵兵書戰策,且多有戰功,本王今特提大軍願於李君會獵於鬆州,不知貴國肯否。如若不戰,則限期退卻勃律之兵,再割吐穀渾故地一半於我國,否則大軍踏破長安,盡毀宗廟,悔之晚矣,望大唐天子三思而行。

自貞觀四年滅亡東突厥後,大唐從沒有接到過鄰國發出這樣無禮的戰書,一時間,含元殿內的文武臣工群情激憤,就算是於誌寧、褚遂良這樣平時高彈和為貴的腐儒也扯著脖子出班請戰,更不要聞戰則喜的武夫們了。

什麼是天朝,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諸國的祖宗,皇帝這天可汗的名號是大唐的軍民餓著肚子打出來的,現在吃毛飲血的蠻子都敢如此叫囂了,就算是三歲的稚子也忍不了這樣的侮辱啊。

看著眾同僚如此的同聲討喝,尚書左仆射-兵部尚書,杜如晦走到階下,高聲進言:“陛下,割地如割肉,有失國之危,切膚之感,在我大唐這是不容考慮的外交條件之一。

況且吐蕃背棄與我朝的盟約在先,侵略鬆州在後,視我天朝如仇敵,那麼起大軍而伐之也就合乎法理了。是以,臣恭請陛下出兵征伐不臣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