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1 / 2)

臥龍崗南麵山上有一座蜀相廟,據說是前朝時諸葛武侯的後人所建,香火也算鼎盛,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求仕途、平安的學子和百姓到此焚香禱告,可以說是當地的一處名勝,李承乾也是到了臥龍縣才聽路人叨叨的。

抬頭看了一眼挺立在山頭上的廟宇和四周翠綠的灌木,李承乾滿意的點了點頭,建這座廟的人還是有幾分慧眼的,山門的巨石、巨樹以為陰陽之數,頗有太極生兩儀的意味,可惜啊,唯獨少了陣眼,要不就是庇護子孫富祿的上佳之地。

這套看山水的門道,他還是跟長孫無忌學的,這位國舅爺平生喜好的就是風水之說,每每閑暇時都會整上兩句,時間長了,誰都能被熏陶著學點。將衛隊留在山下,李承乾帶著李晦和伍登二人從山腳的山門,一步步的廟門走去,與其他的虔誠的香客不同,李承乾是一路說笑著上山的。

“三位小友從何處而來!”,剛被一個小道士引進正殿,就從麵後麵走出來一個中年道士稽首問道!

“自然是從來出而來了。”,合上手中的折扇後,李承乾淡笑回了一句,伍登和李晦二人也向後退步,以是尊卑有序。

“那到何處而去呢?”

“到去處而去!”

打完了啞謎後,那道士親自點燃了三柱清香,恭敬呈給了李承乾,這讓引門的童子長大了嘴巴,因為自從他進道觀之後,師傅還從沒給人遞過香呢,今兒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麵帶虔誠拜了拜後,李承乾將手中的香插在爐中,然後轉身稽首,言道:“道長,我等兄弟都是仰慕武侯高義,今路過貴地特地上山敬獻三柱清香以示後輩的敬仰之情,叨擾之處,還請道長見諒!”

聽完了李承乾的話,中年道士回了一禮,繼而言道:“居士有心了,貧道感激不盡,煩請移步後堂,容貧道奉上臥龍崗的香茗供三位解渴之用!”......

喝了兩口小道士的奉上的茶後,李承乾不住的點頭,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有沒神仙李承乾不確定,可這小地方的茶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喝起來一點都不比江南進貢的差。

茶過三碗後,李承乾的兩腋間微微發汗,隨即笑道:“道長的盛情真是讓我等兄弟銘感五內,這要是不留下點什麼,那還沒臉離開了。”,話間,見伍登掏出錢袋,李承乾抬手製止了他:“蜀相廟是什麼地方,道長又是何許人也,這些醃臢之物豈不是玷汙了這裏。”

於是,又把扭過頭來對道士言道:“道長勿怪,我這兄弟是個實心眼,平時進的也是那些騙香火錢的和尚廟,所以不知道家廟宇的規矩,請道長見諒!來了,不能白來,道長的茶也不能白喝,我想給貴觀留下一幅字,不知道道長意下如何!”

嗬嗬......,“居士嚴重了,這兩位小兄弟一看就是性情中人,貧道自然不會誤會。文房都是現成的,請這邊來,貧道為居士研墨!”

褒獎諸葛亮的詩的太多了,可李承乾唯獨認為劉禹錫的那首詩最能達意,隨即提筆寫下: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