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嚴和活命(1 / 2)

在都水監、內衛迅捷的行動下,李思行、謝叔方等人的親眷一個不漏的都被投入了詔獄,這麼名目張旦、明火執仗的在京城橫衝直撞,弄得長安城的官員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刺王殺駕的罪名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皇帝和太子的兩股情報部門一同出手,這在貞觀朝以後還是頭一回。不過,看到他們抓的僅僅是隱太子的幾個舊部後,眾臣紛紛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在心裏咒罵他們不識趣,和太子過去不,那不是找死嗎?

詔獄-天字一號監,自從內衛組建以來,這裏從來都沒啟用過,就算是蘇婉當初把事兒弄的那麼大,也沒有魏征今兒這份“榮幸”,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抓獲一家人,長孫衝都會把那些人帶過來讓魏征過過目,因為太子說了讓那老家夥看看自己做的孽到底有多深。

李世民父子今兒輕裝簡行,僅僅在長孫衝一人的引領下就走進了監室,擺完了酒菜之後,長孫衝很識相的退了出去。他老爹可是說了,這裏麵的事除了太子外,甭管是什麼多麼尊貴的身份,誰在裏麵摻和誰死,別整不明白自己的位置,等著大禍臨頭再反悔就來不急了。

“老臣魏征,見過陛下、殿下。”,魏征撣了撣袍子上的灰,像往常一樣給父子二人行了禮。

“好了,玄成,坐吧,十二年了,咱們君臣之間是該心平氣和的聊聊了,不是嗎?”,話畢,李世民自顧地坐下來,很自然的端起兒子給他滿上的酒杯。

“陛下這是找老臣來複盤了,好,十二年來,是該說清楚了!”,魏征端起酒杯一邊聞著香氣四溢的美酒,一邊說著。

恩,點了點頭後李世民和魏征就從武德九年說起,玄武門之變後,皇帝擺魏征為諫議大夫,他確實是真心實意投降的,盡心盡力的為皇帝招降建成、元吉的舊部。

沒用多久就招降了李思行,王長楷等人,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是,到了謝叔方這問題就出現了,因為他把太原王-李承宗帶到魏征的麵前,並痛罵魏征賣主求榮、貪生怕死,可是寡廉鮮恥的二主之臣。

如此一來,擺在魏征麵前的選擇就隻有兩個,其一,把李承宗交給皇帝處置,大位已定,於國於民來說都不應該再起波瀾。其二是保全幼主,忍辱負重以待時機,畢竟皇帝是個嗜血好殺之輩,誰知道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楊廣呢,留下太原王,保全舊主的血脈,不僅全了君臣一義,更是為大唐多留下一個選擇。

魏征是個有極強政治抱負的人,他最想看到就是天下大同,雖然理智上告訴他第一種選擇是對的,可他還是過不了個人感情這關,把李承宗從山東帶了回來,並讓他剃度為僧,選擇一個不讓人生疑的身份活下去。

而於皇帝這邊,他老早就懷疑這裏麵有貓膩了,因為從洛陽歸朝後,裴寂等人就以殺戮過重,致使皇長孫夭折的罪名強加在秦王府身上。可等李世民想找機會解釋的時候,李淵竟然以後妃和功臣賞賜薄厚斥責了他,甚至還說出皇帝的詔不如秦王的敕這樣誅心之語。

不就是一塊地嘛,給誰又能怎麼樣,關中沃野千裏,就因為那百十裏的耕地就不惜父子反目,這不是扯淡嗎?所以從那時起他就知道,父親已經放棄他了,改立他為太子的話也是一紙空話,其目的就是讓他安心的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