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將軍威武(1 / 2)

每一場皇家宴會都會有司禮官,對於司禮官的人選沒有固定的要求,一般來說都是皇帝的隨意任命,與官職、爵位沒有關係,關鍵是看誰順眼。看過李承乾呈上來的本子後,皇帝感受到兒子的孝心,不僅照準一切要求,連司禮官這樣顯示恩典的事交代了下來,權當褒獎孝子了。

對於李承乾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做的選擇,從國家角度來說,要選任功臣和大儒,因為他們對江山社稷功勞甚大,這樣的榮寵給他們可以讓其知道皇帝沒有忘記他們的功績。從私人的角度來說,高士濂,長孫無忌,獨孤開遠這些宗室外戚都是合適的人選,多年來他們與東宮休戚與共,不給他們實在不合適。

就在李承乾猶豫不決的時候,看到尚書省發來的官製抵報,這是例行通告,朝廷每當有人事變動的都會給各部門發上一份,其目的就是讓人周知官職的變化,同時也好讓新官履行新職。

本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平常李承乾對此從不關心,因為他們的官再大也大不過自己。可今兒這份看起來卻格外的別扭,因為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李靖,皇帝竟然給他加了從一品驃騎大將軍的散官,這可就有點扯淡了。

這樣的官職和東宮的太子三師可有這天壤之別,與三公一樣在貞觀年間,一般來說都是給死人追諡的,這一下給了李靖這麼個耄耋之年的老頭兒,跟送個鍾有什麼區別。額,估計父皇是看李靖老而不死有些著急了,又愛惜名聲不能賜死,所以特意加了這麼官兒給他,看這老家夥能不能氣死。

得,既然有這麼個冤大頭,那也別左右為難,怕給了那個都落埋怨,就您老人家得了,反正您老人家一個雷也是頂,兩個雷也是扛,死豬不怕開水燙,收東宮每年那麼多孝敬,也該派上點用場了。

對於坑李靖,李承乾一點做弟子的覺悟都沒有,因為他從來都沒拿李靖當成過自己的老師,所以與秦瓊、張玄素,甚至過世的李綱恭謹的態度大大的不同,一口一個代國公、大將軍。當然,李靖對此心知肚明,也很知趣,從來都不到東宮指手畫腳,每年隻是在收禮的時候上一份謝恩表,就算是這對師徒一年中唯一的互動了。

有魏征這個例子在前,李承乾在用人方麵作出了很大的調整,要麼是科舉、軍功出身,要麼就是秦王府家臣出身。在薦官方麵,要比從前慎重的多,要求也比從前嚴格,因為誰也不知道大夥內心中的真實想法,他可不想綁起石頭再砸了自己的腳。

對於李承乾的慎重,皇帝還特意笑話過他一次,說他小家氣,心胸狹隘,想當天子就該有海乃百川之心。不過,李承乾卻毫不以為意,眼下的大唐要的是穩定,他可不想因為那個人後院起火,再起爭端,所以必要的考察還是應該的。......

皇帝壽宴,怎麼能少的《秦王破陣樂》這麼經典的曲目呢,從一百二十八名甲士到同樣數量的宮女,舞蹈是好看了,可就是太娘們唧唧了,所以李承乾決定把性別給改過了,而且人數增加三倍。既然壽宴是在洛陽辦,那甲士自然從洛陽駐軍中挑選。敕令下發後,長孫嘉慶從軍中挑選了遴選一批靈活的士卒進行排練,初成規模後才把呈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