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時光流轉,一個月能有多漫長,還不是彈指之間就過去了;今兒是上元節,過了今晚大唐就會邁入貞觀十七年,對於皇帝來說今兒絕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程序與往年一樣,無非就是皇帝賞賜與臣子、諸國使節朝賀,看了這麼多年,李承乾就是閉著眼睛也知道流程是什麼樣的,老實說真是有些倒胃口,這年味也就逐漸淡了。
唯一不同是,因為李泰拍馬屁的原因,李承乾與諸國使團“拚酒”的項目改成了勸進,這在程序上是多少有些不合規矩,東宮的文武臣子對此有頗有微詞;可李承乾覺得挺好,最起碼胃不用遭罪了,所以也就把大夥的不滿壓了下來。
李泰呢,幹別的確實差強人意,可要說整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李承乾不得不承認在這麼多兄弟中,他絕對是其中的魁首,首屈一指的存在。從人父的角度來看,李泰犯了這麼錯誤還能被原諒,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原因。
“陛下,臣僅代表國子監一眾學子,恭請陛下晉人皇之位,統禦寰宇諸國萬民。”,蕭德言首先出班歸俯於地,恭請皇帝改號。
“陛下,臣代長安數百萬的百姓,恭請陛下晉人皇之位,開創一朝新氣象,率我皇唐子民,創建更古未有的盛世,綿延萬代。”
“陛下,臣龍虎山掌教-張驊,代國教道門及天下諸宗教門,恭請皇帝陛下改稱人皇,行天道,理萬民,使貞觀盛世千秋萬代!”
“陛下,老臣代京師三百六十名在職臣僚,拜於我皇階下,恭請我皇晉人皇之位,全萬民百官之請!”,頭請在劉洎的陳情下結束。
按照實現“溝通”好的,皇帝虛懷若穀的說了幾句推辭的話,隨即又是奚族、契丹、林邑、金齒部、望部、茫都、和蠻部、濮子部等國家、部落恭請天可汗陛下晉人皇之位。
李泰通過鴻臚寺向這些國家的使節通了氣,讓他們出來參與三請!而這對於這些部落和國家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們都是大唐的從屬國,無論是國計民生,還是軍事力量都要托庇與大唐,就算是讓他們叫祖宗也不是問題。
唉,說到底還不是吵剩飯,用大唐強盛的國力來壓人家,這跟李承乾在貞觀初提出來的強權理論又有什麼區別;讀書人就是這樣,嘴上說的好聽,可一到利益時刻,什麼禮義廉恥,仁義道德都會拋在腦後。
最後陳情的是以隴西王李博乂、渤海王李奉慈為首的宗室諸王,和房玄齡、杜如晦、馬周為代表的三省、七部大員們,俯請皇帝陛下順天理,應人意,晉人皇之位。
因為無法拒絕眾臣民之請,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李世民勉為其難的接受人皇的稱謂,並下旨由禮部、宗正寺牽頭,龍虎山掌教-張驊,欽天監-李淳風共同辦理晉位人皇大典。
聽著眾臣工高呼:人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又看了看李世民臉上誌得意滿的神情;在角落中,處理各地申報的緊急文書的李承乾不由的笑了笑,他能看得出來,皇帝今兒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