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一節 長安首功(2 / 2)

除了米鬥會外,另一支人馬便是傅靈運和江南眉鎮。

當日傅靈運會離開長安,主要有兩層因素,一則需要時間領悟炁中玄妙,二則攝於王道之的無邊聲勢。

當下王道之封印日久,恐怕除了那個從來不曾出手的袁龍城以外,普天之下沒有人會使劉駑這個親舅舅的對手。

而且劉駑十分肯定,這個舅舅早已不把他當做自己人。他曾經見過傅靈運因修煉培嬰功狀似孕婦的狼狽模樣,還直接導致傅靈運在王道之麵前丟臉。傅靈運是個極好麵子之人,若是有機會,怎肯放過他?

傅靈運之所以來長安,目的就是要找劉駑這個外甥一雪前恥,以報自己弟子左孟秋被殺、餘小涼反叛、韓不壽下落不明之恥。

他若是咽下這口氣,武林中人恐怕都會輕視於他,再不將他當作雙玉二王那般卓越人物看待。

可以說,袁龍城和傅靈運兩人來到這長安乃是各有所圖,一個為權一個為名,可他們中間任何一人,都不會放過劉駑和掌劍門。

他帶領掌劍門群雄殺散戰場上殘留的義軍人馬,終於與那支騎馬劍客彙合。

這些劍客約摸都在二三十歲年齡,他們手中重劍尚且滴著血,他們臉色黝黑,臉頰上帶著高原獨有的深紅,一看便是來自西北的漢子、

一名身負重劍的老者從這些年輕的重劍客中策馬走出,儼然是這些金剛門劍客的首領,道:“他們都是出身河湟一帶的番漢雜人,雖然出身低微,卻吃苦耐勞,做事忠厚。他們事我如父,我便收他們為徒,將我這些年從《大金剛力》中體悟的真義傾囊相授,所幸他們資質都是不錯,倒是練得功夫還可。他們聽說我要援助長安,便都跟了過來,此番沒有耽誤你的大事吧?”

劉駑看見老者先是愣了愣,過了好久方才緩過神來,“三師父,果真是你!”

他猶然記得嶽聖歎當年情感失意、在契丹被唐峰用尿滋臉的情形,江湖上堂堂的“雪裏劍“被人一辱再辱。

當年嶽聖歎離開契丹時,他本以為這個已經將近五旬的劍客會從此沉淪下去。畢竟,人過了四十便會喪失銳氣,到了五十那便半截身子埋入黃土。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更何況像嶽聖歎這樣一個中不溜的小門派劍客?

嶽聖歎在即將步入老年時遭受人生巨大打擊,所有人都會認為他將一蹶不振,即便存活下來,也不過是世間多了一具行屍走肉而已。

可是,他卻用自己的努力活出了新的人生。

少林寺的《大金剛力》雖然堪稱七十二絕技之一,但也隻是名字好聽,不過是江湖上準一流的武學。否則那崔擒虎浸淫其中數十年,怎會還是個二流高手?

嶽聖歎大概不知道少林寺曾經出過一個叫玄素的僧人,那位大師以一套再普通不過的小長拳名震天下。從嶽聖歎傳授給這些重劍客的武功來看,他已然將這門《大金剛力》練到極高境界,即便比起那位玄素大師有所不如,也是堪為天人了。

武林中出類拔萃的高手都有其獨特之處,並非一味苦練便能成就,這些人或是有出類拔萃的天賦,或是有過人的心誌。放在嶽聖歎身上,或許就是他在遭遇契丹那次挫折後,磨練出了極其頑強的意誌。

隻有意誌頑強的人,才能將《大金剛力》這門需要極其深厚根底的武學領悟到極高境界。

昔日那個杆秤中暗藏細劍的賣油郎已經一去不返,人間從此隻有——金剛門劍主嶽聖歎!

“今日的長安城之戰,首功非三師父和你的金剛門莫屬。若非你們,恐怕我們這些人早已落敗。”劉駑認真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