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月笑道:“皇上,臣自幼在鄉下長大,不是養在深閨的嬌小姐,往常冬日時,臣還要去山上揀柴呢。路上的這點苦臣還是受得住了,臣去軍中又不是去衝鋒陷陣,臣是去救人的。百坻國擅於使毒,臣正好懂一些解毒之法,又擅長跌打損傷,外傷包紮也懂得不少,正好可以幫幫軍醫的忙,救治更多為皇上而戰的士兵。”
夏靜月的這一段話,勾起了皇帝許久未動的激昂之情,他不禁想到年輕時,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充滿了抱負與熱血的男人。隻是慢慢地,被權利,被爭鬥消磨了那份激情。
“好!好!不愧為我大靖難得一見的女官,巾幗不讓須眉,好!你有這份抱負,難得可貴,朕以大靖有你這樣的女官為榮!”皇帝激動之下,立即準了夏靜月的請願,並親自寫下一道詔書,為夏靜月的可貴精神宣告天下。
邊關失利,皇帝與百官正愁著怎麼振奮民心,安定民心。傳揚夏靜月的事,可以達到另一種凝聚力。皇帝雖然政績平平,但怎麼說也是當了幾十年皇帝的人,這樣做一讓夏靜月對他更加忠心,二又讓民心同歸,何不樂哉?
皇帝親自寫下詔書後,讓中書省潤筆,以最快的速度宣告出去,為明天的大軍開動助威。
韓瀟入宮拿兵符時,得知了夏靜月請願隨軍的事,又氣又惱,恨不得把那個不乖的小女人抓過來打屁股。戰場又不是遊玩的地方,哪是女人呆的?
但皇帝的詔書已發下去了,他要反對也來不及了。
韓瀟又迅速想到一個主意,拿了兵符後,與皇帝說:“兒臣的腿一到冬天就犯病,此行出征,老毛病估計又要犯了。兒臣想向父皇請求一個可以照顧調理身體的大夫隨行,免得到時影響作戰。”
皇帝第一個想到了夏靜月,越想就越覺得對,兩人是未婚夫妻,夏靜月是常給韓瀟調理身體的人,對韓瀟的病了解最深,是最適合的人選。還有一點,皇帝雖然答應了讓夏靜月隨軍,但心中是不想夏靜月涉險去戰前的軍隊裏,要不然出了事,傳出堂堂大靖需要女人來保家衛國的話,有損大靖的臉麵。
這麼想來,讓夏靜月跟在韓瀟身邊是再好不過了,“就讓夏女官隨軍照顧你吧,她是你將來的王妃,醫術又高超,沒準此行會成就你們的一段佳話。待我兒回來,父皇會給你們舉辦一個隆重又盛大的大婚。”
韓瀟謝過之後,離開時,他狀似無意地說道:“兒臣聽到邊關告急,正想著怎麼跟父皇說推遲大婚的日子,不想父皇就剛好下了旨,倒免了兒臣的煩惱了。不知是哪位向父皇提的主意,兒臣好去謝一謝。”
“這是朕的意思。”皇帝替顧幽掩飾了。
先前顧幽獻言之後,就向皇帝婉轉說了不想讓人知道主意是她出的。
皇帝現在非常信任顧幽,這麼一件小事就很幹脆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