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碗內的生料已經全部被做成一個個小小的【海參】,經過油炸後裝在盤中,跟真的無二。
陳陽繼續將炒勺放在旺火上,舀入豬油一兩,放蔥白段、薑片、炸香後撈出。
接著往鍋中舀入雞清湯半斤左右,放入炸好的蹄筋參、火腿片、雞皮片、青菜心,加紹酒、精鹽、蝦子,少了大約五分鍾,再少加點味精,用濕澱粉勾芡。
最後一步,還是鬧歸路,在鍋中淋入熟豬油五錢左右,稍一巔翻,陳陽便將做好的菜品起鍋裝盤了。
“叮!形似海參,鮮嫩味美、配以菜心、火腿、雞片,口感彈牙、味美鹹鮮的蹄筋參,菜品評級:S+”
狗係統終於有了反應,陳陽輕輕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這道菜最難的地方是兩點。
一,蹄筋參的食材配搭和調味。
如何用幾種食材搭配出既形似又味似的【海參】,這是個難點,錢啟東不愧是民國時的一代烹飪大家。
雖然他在曆史上名聲不顯,但光從這道菜中就能看出,這人心思玲瓏剔透,在烹飪上確實天賦異稟。
用蹄筋、蝦蓉和木耳做出的蹄筋參,蹄筋的膠質感、蝦蓉的彈牙還有木耳的點綴,無疑是自然界混合後最接近海參的食材。
第二點就是這【海參】的塑形。
麵魚這種東西,從蘇省北方一直到蒙省南部地區,尤其是豫省和晉省,會做的百姓非常多。
之前陳陽去晉省旅遊,在五台山五爺廟一早上完香後下山吃飯。
路過一家小飯店,當時店家就在做這種麵魚。
當地叫什麼,陳陽問了,但當時沒聽懂,不過老板挺好,給陳陽說了做這麵魚的要點。
碗部注意傾斜的角度,生料一次不能出太多,下竹板時用力,緩緩沿著碗沿放鬆,最後收的時候再用力。
總之這個過程,說起來很複雜,但操作後隻要熟練,還是很快的。
陳陽回來後也試著給老陳夫妻倆做了很多次。
剛開始肯定不像個樣子,刮出來的東西那既不是麵魚,更不是海參,倒很想外星來的毛毛蟲。
不過手藝這玩意兒熟能生巧,做多了,也就有了心得。
前些日子陳陽在翻看錢啟東的筆記本時,看到了蹄筋參這道菜,當時他就想到了晉省五台山的那次經曆,這不,今天就拿出來試了試,好在手上的活兒還沒丟下。
兩人的菜都已經做完。
他們各自捧著自己的碗碟再次回到前廳。
等眾人各自落座。
陳陽紳士了一把,讓齊羽先行介紹自己的菜品。
“我這道菜是魯菜中的名菜皺紗肉,顧名思義,肉皮表麵如縐紗一般,此菜肉爛味美,湯稠而鮮,甜鹹味,色澤洪亮!”
等她介紹完,陳陽笑道:“我這道菜名叫【蹄筋參】,跟素蝦仁一樣,並不是真正的海參,而是用別的食材模擬出海參的口感,跟別的淮揚菜一樣,特點鮮、香,通過食材激發本味,使得整道菜的味覺感受升華。歡迎大家品嚐。”
兩人說完,一幫子耐性不足的年輕網紅們已經站起身來,用各種拍攝設備往兩道菜品上懟了。
“別擠,別擠啊!一個個來!”被臨時派遣維持秩序的黃芪和小二額頭上都冒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