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北倉之戰(一)(1 / 2)

雖然在軍事會議上,英美日三國聯手否決了俄國的意見,決定按兵不動,但俄國人從來都是不會老老實實的尊守規據,於是俄軍的司令官林涅維奇中將決定,拋開英美日三國,自己帶領俄軍單幹。

這種拋開其他國家,自己單幹的事情,從八國聯軍成立之日起,就是屢見不鮮。畢竟八國聯軍隻是各國利益衝突,但互相牽製平衡的產物,沒有統一的指揮布置,就連名議上的司令官都不在軍中,現在聯軍的行動是各國的司令官組成一個臨時參謀部同共來協商決定,但實際上往往是誰都不服誰。

結果就是一但有一國認為臨時參謀部的決定不符合本國的利益,就會不理臨時參謀部的決定計劃,而采取自認為符合本國利益的行動。

甴於製定的軍事計劃被屢屢打斷,導致八國聯軍的行動十分混亂,甚致還發生過好幾次誤傷友軍的事件,當然也有因爭奪利益,互相之間耗孑動刀窩裏反的事情也不少。如果不是這時的清廷實在是太過腐敗無能,怎麼也不可能就被這樣一支烏合之眾打得雞飛狗跳,連首都都丟了。

現在林涅維奇中將就認為聯軍的決議顯然不符合俄國人的利益,於是也就很自然的決定釆用符合俄國利益的行動,自己單幹。

而這時進駐楊村的俄軍共計有6600人,其中作戰人員4500人,包括有300騎軍,200多炮兵,各種火炮19門;其餘是後勤輔助人員。林涅維奇認為這樣的兵力完全足夠,因為根據天津傳出的消息,這批海外華人的陸軍在1500人左右,但不可能全部布置在天津,在大沽口肯定還要留下一部份兵力駐守,按照林涅維奇的估計,天津的兵力應在1000人左右,因此俄軍的兵力,靠自己單幹是絕對足夠的。

不過這夥海外華人以同樣的兵力攻下了天津城,而且當時駐守天津的日兵人數也有5000人,實力並不比俄軍差多少,卻被林涅維奇無視了,當然就算是有人向林涅維奇提起,林涅維奇也不會在意,因為在他看來,海外華人和日本人都是黃皮猴子,怎麼可能是戰鬥民族的對手呢?

於是在會議結束以後,林涅維奇立刻回到俄軍的駐地,下令俄軍全體開拔,向天津發動進攻。

很快,俄國人的單獨行動就傳到了英美日三國的軍隊,三國對俄國人的行動自然是十分惱火,馬上又展開緊急的協商,決定馬上集結兵力,準備展開行動。

原來拋開其他國家,自己單幹的事情多了,聯軍也己經有了足夠的處理經驗,一般的應對方式就是集結兵力,然後觀察局勢的發展。如果戰局對己方有利,那麼就馬上參戰,趕上去爭搶戰果;而戰局對己方不利也不能坐視不管,會在適當的時候出手相救,因為畢竟現在還是同盟軍隊,如果損失太大,對聯軍的全體利益也會受損,或者是等兩方打得兩敗俱傷了,其他各國才衝上去撿便易。反正這一路上就是這麼過來的,因此三國惱火歸惱火,但也馬上就開始布置行動。

這時穿越軍隊己在距離天津城約6公裏的北倉布置好了防線。北倉在舊時空己被並入天津市區北部的北辰區,原來是京杭運河津京段北岸的一個小鎮,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居民約兩千餘人。

以前還有漕運的時候,北倉是漕運線上的一個大儲糧站,現在雖然取消了漕運,改走海運,但物資從海上隻能運到天津,而再從天津轉運到北京,還是要走一段運河。因此北倉仍然是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隨著清廷對海防的重視加強,又在北倉設立了一個軍火庫,供應天津的守備使用。不過現在北倉的居民己經基本全部跑光了,而糧庫、軍火庫也被八國聯軍搶掠一空,隻剩下一個空鎮。

穿越集團的陸軍指揮官諸亞平、秦玉海將指揮部就設在北倉鎮,而防線就是以北倉鎮為中心,分東西兩線布置,兩個陸戰營各守一線,不過每一線隻布置了兩個陸戰連和兩個機槍排,剩下的一個陸戰連、一個機槍排是做為預備兵力使用。而剛成軍隻有十幾天的三個新軍營也被拉到北倉,一方麵是做一些後勤支援工作,另一方麵也是讓他們感受一下戰場的氣氛,這樣可以加快新兵的成長。而天津的治安和守備工作則交給新火力支援營和剛成立的公安部付責。

由於這次的準備時間比較充份,而且又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因此北倉的防禦工事修建得十分完善,各種坑道、戰壕、暗堡、戰地儲備所,甚致供兩棲戰車隱藏的掩體都十分齊全,就等著八國聯軍進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