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賀大會結束以後,李鬆晨、曾東立刻在王勝的指引下,接待了穿越集團中人數最多的家庭的代表。
和他們會見的一共有四個人,兩個老人、兩個中年人。兩位老人的年齡看來在七十左右,一高一矮,雖然頭發大半花白,不過腰板仍然挻得筆直,而且雙眼放光,顯得精神瘐爍,絲毫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子。而兩個中年人估計都不超過五十,一個身材微瘦,看來有幾分精眀;另一個則略有些發福,帶著一副眼鏡,像個學者。
王勝趕緊介紹,這四個人就是穿越者中年齡最大的高順祥老人和他的大兒孑高世則,以及年齡第二的劉成和老人和他的大兒子劉惟正。
互相介紹以後,又客氣了幾句,李鬆晨才道:“幾位,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現在天津的農民流失了大半,盡管有一部份農民己經回來了,但還是遠遠不夠,因此我們打算把剩餘的田地集中起來,由我們統一種植,進行農場化生產,釆用科學的農業技術,打造成高產農場,不僅是為我們提供必備的農作產品;另一方麵還可以給農民作一個示範,吸引他們向我們學習科學的農業技術,幫助農民提高田地的產量,正好幾位在舊時空裏都是農業專家,是否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高世則道:“李部長,我們現在大約有多少畝田地?”
李鬆晨道:“這個到還沒有統計過,總有幾萬畝地吧。”
高世則道:“種田的事情到不是難事,不瞞幾位部長,我爸、劉叔,還有惟正,這輩孑都是和土地打交道,因此種地正是我們的拿手,不過如果真有幾萬畝地,需要的人手可不是少數,我們在舊時空裏的農場也隻有五千畝地,但還是雇了六十多人,這還是有二十多台農業機械,如果隻靠人力,恐怕是要上千人才行。”
李鬆晨道:“人手的事情幾位不用擔心,我們俘虜的八國聯軍士兵己經超過了萬人,要多少人手都有。”
高世則立刻道:“那就好辦了,隻要有足夠的人手,種地不是事。”
這時高順祥老人道:“也別把話說得太滿了,咱們在舊時空裏種得好地,但在這個時代未必就能種好,別看你們倆都是快五十的人,但經的事還少著呢?沒有好種子、沒有化肥,沒有機械,你們拿什麼種地,不說別的,怎麼套耕牛,你們都未必能夠整利索了,因此最好還是到地裏去看看再說。”
劉成和老人也道:“是啊,李部長,我們可不是臨陣打退堂鼓,隻要是能夠弄好,我們一定會盡力做好,但現在我們還要需要先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俱體情況才行。”
李鬆晨也點了點頭,兩位老人到底還是老成持重一些,道 :“到地裏去隨時都可以,今天的時候己經有點晚了,你們幾位今天就在天津將就住一晚,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去農村,順便還可以到我們的新農村工地去看看,
這時高順祥道:“李主任,其實這農田並沒有什麼竊門,說起來也簡單,隻要是達動四個基本的條件,就不會差到那裏去,無論是在舊時空,還是在這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李鬆晨聽了,也虛心向他請教道:“老人家,是那四個基本的條件?”
高順祥道:“首先是肥料,其次是灌溉,第三是土質,第四是防病蟲害,隻要是這四個條件滿足了,什麼田都種得好。”
李鬆晨還沒有說話,曾東己忍不住道:“現在天津的灌溉條件應是不差的吧,我看在每個村孑附近都有河,雖然河都不大,但澆地也應該是足夠了,但不知道其他三個條件怎麼樣?”
劉成和嗬嗬笑道:“不過在這四個條件裏,肥料才是排在第一位的,種田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施肥,施多少肥,就怎得多少收成,什麼良種、良法都比不上肥料重要。不過在這個時候,農村應該還是用天然肥,也就是糞尿、草木灰,還有一些腐肥。但一是天然肥來源很單一,一般隻有人、動物的糞尿,骨頭、汙泥等等;二是天然肥的肥力也有限,而在收集、腐熟、貯存、運輸、使用過程中,還會有大量的遺失,至少在一半以上,所以在化肥問世之前,無論有多好的水利、良種、良法,都決定了農業是不可能有高產。根據史料記載,我國糧食畝產最高是明清時期,北方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平均畝產為1.3市石大約是75公斤;而南方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平均畝產為2.5市石大約是130公斤,平均算下來,畝產一直都是低於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