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南下上海(四)(1 / 2)

三天以後,趙維忠安排好了家裏的一切事務,告別了穿越者,來到大沽口。穿越者給他準備的船隻是原屬於北洋水師的海龍號魚雷驅逐艦,並且派了二十名原北洋水師的士兵,開船護送趙維忠南下上海。

海龍號的航速較快,又是日夜兼程,因此在船上隻住了一天的時間,在第二天下午就到了上海碼頭。

趙維忠剛一上岸,就被李鴻章派到碼頭邊等候的人迎住,雙方互相通報了身份來曆以後,李鴻章派來的人立刻請趙維忠登上早已準備好的馬車,絕塵而去。而護送趙維忠來的船員,則另有專人招待。

馬車一口氣將趙維忠拉到了李鴻章在上海的公館,丁香別墅前。守在門口的家人立刻迎上來,將趙維忠接下了馬車,領進了大門。

來到屋內,趙維忠才發現,屋裏共有五個人,在中間的沙發上居中而坐的正是李鴻章,而兩側儷沙發上端坐的是周馥和盛宣懷。在李鴻章的背後,還一左一右各站著一人,左首邊的人略矮身體微胖,年齡約在四十五六歲,看來頗為精明的樣孑,而右首的人身形削瘦,約五十歲上下,一付文士的樣子。

這兩個人趙維忠都認識,左邊那個略矮微胖的人是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他本為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之子,後過繼給李鴻章為長子。成年之後,就跟隨李鴻章從事內政外交諸項大事要端,後來曾充任出使美國大臣參讚官,並及曆任出使日本大臣,基本都是從事外交活動,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外交官,甲午戰爭以後,又協助李鴻章到馬關與日本談判,主要是充當李鴻章助手的角色。

而右邊身形削瘦的人則是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他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進士出身,早年曾為清流黨人,與張之洞、陳寶琛、寶廷並稱為淸流四柬,好針砭時弊、議論政事、彈駭大臣。在中法戰爭初起,張佩綸力主對法作戰,受命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負責福建軍務。結果馬江之戰慘敗,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張佩綸也因失職之罪,發往軍台效力贖罪,遣戍察哈爾察罕陀羅海、張家口等地。三年後,罪滿返京,投入李鴻章幕下,主管文書,原妻已死,李鴻章愛惜張佩綸的才學,將女兒李菊藕嫁於張佩綸為續弦,此後張佩綸不複為官,隻在李鴻章幕下做事。

趙維忠幾步上前,向李鴻章恭身施禮,道:“見過中堂大人。”然後又給其他人一一見禮。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維忠一路辛苦了,坐下來說話吧。”

趙維忠聽了,頗有些受寵若驚,可以說在場的這四個人都是李鴻章的心腹,而且在清廷都是有相當份量的人,趙維忠更是隻有仰視的份,以前能夠見到一個,都己經是不容易了。更不要說是可以坐著和他們說話,因此趕忙向李鴻章謝了坐,在沙發邊的一張椅子上坐下。不過他可不敢大模大樣的靠著椅背,而是恭恭敬敬,正襟危坐。

李鴻章道:“這次北方大亂,你能得以保全平安,也不容易啊,家人可都還好嗎?我記得你有一個閨女吧。”

趙維忠趕忙在椅子上欠身,道:“回稟中堂大人,中堂大人記的不錯,小人確實有一女,托中堂大人的福,雖然受了一些驚嚇,但總算是一家平安。”

李鴻章歎了一口氣,道:“國事如此艱難,老夫雖在上海,但也未償不日夜憂心時局國事,昨天朝廷又來電催老夫北上,和洋人談判,隻是現在局勢糜爛如此,又是那麼好談的嗎?當初朝廷若是早聽老夫一句話,國事也絕不會到如此地步,現在丟下這麼一個爛攤孑讓老夫收拾,叫老夫又能怎麼辦呢?”說著,李鴻章的聲音竟然有些哽咽。

趙維忠聽了,心裏也不禁有此淒淒,又看了李鴻章一眼,隻覺得中堂大人己是老態龍鍾,而且一臉病容,不複當年的風來,忙道:“中堂大人,還請多多保重身體要緊。”

李經方也勸道:“是啊父親,現在國事危難之秋,天下安危皆在父親一身,朝廷還指望父親力挽狂瀾呢,因此還請父親千萬保重身體。”

李鴻章苦笑了一聲道:“什麼力挽狂瀾,說得好聽,不過就是賣我這張老臉,去和洋人哀告,保全朝廷,能夠少割些土地,少賠些銀子就算不錯了,‘楊三之後無醜角,李二先生是漢奸’, 我這個罵名,恐怕是摘不掉了。”

周馥、盛宣懷同時起身,道:“中堂大人。”

李經方、張佩綸也一左一右,道:“父親(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