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南下上海(五)(1 / 2)

不過洋人們會老老實實的按照海外華人設想的道路走嗎?李鴻章知道,洋人們確實有和海外華人談判的意圖,不過這並不表示洋人就會像海外華人認輸。

李鴻章當然清楚,別看八國聯軍打了幾場敗仗,就連徳國艦隊也被海外華人打得慘敗,但所謂八國聯軍,其實對各國來說,根本隻是出動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力量,德國艦隊的實力到是不弱,但也僅僅隻是一國而己,八國真的要動起真格來,實力增強何止百倍。因此洋人想和海外華人談判,並不表示要認輸,隻不過是不想耗資巨大,千裏迢迢從國內調兵到中國來,就此收手就算了。

而且通過前一段時間從天津方麵傳到上海的消息,李鴻章也知道,海外華人攻占了天津之後,在天津當地招兵,組建軍隊,這說明這夥海外華人因為某種原因,可能在短時間內無法從這夥海外華人的國家獲得支援補濟,甚致有可能這夥海外華人是叛國潛逃或是私自行動,才不敢向國內求援,隻能靠在天津招兵買馬,來補充自身的兵力不足。

這也表示這夥海外華人的實力有限,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強大,有可能己經到了能戰的極限。而天津保衛戰結束以後,在上海有不少人都對這夥海外華人都抱以極大的厚望,認為清廷應該招撫這夥海外華人,倚仗他們的軍力來對抗各國。

但通過種種消息分柝,李鴻章得出的結論卻是,對於這夥海外華人,朝廷到是應以招撫為上,畢竟前麵的戰鬥證明這夥海外華人的戰鬥力確實遠在清廷的軍隊之上,難得是他們還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海軍,能夠擊敗德國艦隊,說明這支艦隊的實力遠在當年的北洋水師之上,如果朝廷收納了這夥海外華人,也就有了和各國抗衡的本錢。

但朝廷也不能對這夥海外華人寄於太大的希望。一則是這夥海外華人畢競不是大淸土生土長的華人,其心是否真向中華,又是否真會效忠大清,還不得而知,可別弄個前門驅虎,後門進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二則是隻靠這夥海外華人,還是難以與各國為敵,因此現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是見好就收了,趁著這夥海外華人打了幾個勝仗,又攻占了天津,取得了明顯的戰略優勢,趕緊和各國議和,爭取少賠一些銀子,少割讓一些土地,換取各國從中國撤軍,並且讓太後和皇帝早日返回北京才是上策。當然海外華人也沒有多少損失,相反還能在大清立足。

否則如果真的把洋人給逼急了,再從國家調來大軍,李鴻章並不認為這夥海外華人還能再次擊敗各國的軍隊,那時眼前這些許的優勢就會立刻被逆過來,到了那時,這夥海外華人或許可以上船一走了之,回歸他們的國家,但卻把這個爛攤子丟給大清,確切的說是丟給他李中堂來收拾。

不過李鴻章雖然想得很好,但這夥海外華人現在顯然不是跟著李中堂的節拍走,相反還自我感覺良好,而現在李鴻章也知道,自己管不了這夥海外華人,盡管憂心匆匆,但也隻能聽之任之。但到是可以問問趙維忠,這夥海外華人的情況,再作決定。

其實在上海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天津方麵的消息,都是天津的各國領事館收集,發到上海。不過天津的各國領事館都在這夥海外華人的控製之下,他們能夠收集到的消息恐怕有限,而李鴻章得到的消息,更是由上海的各國領事館轉達,不知道其中又隱瞞了多少。而趙維忠和海外華人相處了一個多月,而且關係還算不算,因此他應該知道不少李鴻章希望了解的事情。

於是李鴻章道:“維忠,你就把你和海外華人怎樣相識,又怎樣相處的經過詳細講說一遍,事無俱細,凡是你記得的事情,都說出來。”

趙維忠聽了,也不敢怠慢,將自己乘船出海,被一艘來曆不明的船隻撞沉,正好遇到海外華人的艦隊,被他們救起的等等經曆,都詳細的講說了一遍,由其是在海外華人的軍艦昆明艦上居住的那幾天,趙維忠見到了大量以前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像,因此也講得十分詳細。

李鴻章等人到是十分認真的聽著趙維忠的講說,不過在場的人都是久辦洋務,對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到是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但趙維忠講說他在昆明艦上的見聞,如有形如真人狀的圖板,可以遠距離通話的匣子,明亮但不刺眼的電燈,還有可以在空中飛行的機器等等,還是令他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因為這些器物,是連洋人都弄不出來的,這夥海外華人竟然能造出來?因此也屢屢打斷趙維忠的講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