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海邊華人擊敗德軍,占領了膠州灣之後,膠州縣的公事就在逐漸的減少,一來是海外華人控製了膠州灣地區以後,就立刻對周邊的數十裏範圍內的強盜、土匪、惡霸都進行了大清剿,先後總計剿平了十餘股規模在百人以上的強盜、土匪組織,其中在這一帶地區盤距了多年的惡匪黑風虎,而百人以下的強盜、土匪更是多達30餘股,結果整個膠州地區的治安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就連膠州縣裏也安寧了許多,而知縣周文淮自然也就清淨多了。
但在另一方麵,從去年12月(指農曆)以來,海外華人就逐步控製膠州縣周邊的村莊,每到一個村子,都直接包下了村裏的田稅。在這個時代,包稅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就是以個人的身份,代替官府征收一個地區的田稅,並確保將全額的田稅交納給官府。而包稅的人往往都是地上有相當勢力,甚致是地方惡霸,或者是縣裏吏員的親戚,因為隻有這些人才有足夠的能力向百姓征納稅收。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包稅人是不可能將田稅全額交納給官府,能夠上交七、八成就己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其實在中國古代,田稅也是不可能百分之百收齊,能收到七、八成就可以交差了,就算隻收到一半,也能免強對付過去,如果真能全額收齊,可以算是地方官員的一大政績。而多出來的這一部份,自然就成為包稅人的個人收入,不然幹麻接這吃力不討好的活。
不過扣留的田稅隻是包稅人個人收入的一小部分,大頭是超征,而超征的數額各地、各時不定,一般超征在五成左右,有時甚致會達到一倍以上。而官府對此一般都不理不問,畢竟這可以減少官府的麻煩,當然每個包稅人也不會忘記對官府的打點,衙門裏的上上下下包括縣太爺都有一份。
既然不用自己操心,而且還有一筆額外的錢財,自然是何樂而不為呢。雖然也會有些在地方上勢力大的包稅人收完田稅之後,一分都不交給官府,全部自己扣下,但這種情況隻是極少數。
其實清廷製定的田稅並不高,一般一個村子也不過就是幾十兩白銀而己,隻是包稅人自己私自加碼,而就算是沒有包稅人,到村裏來收稅的差役也會另找名目額外多要,如果是自耕民還好些,但如果是租種的土地,則還要向地主交納地租,因此這樣層層盤剝下來,落到農民手裏的就沒有多少了。
但海外華人包稅,雖然是全額納交,但額外的打點卻是一分都沒有的,這樣自然就損害了衙門裏的所有人的利益,由其是吏員差役,因為他們不屬於正式官員,也就沒有正式的官俸,這些包稅、收稅的額外收入就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雖然可以從海外華人交納的全額田稅中扣一些出來歸私人所有,但這畢竟是朝廷的田稅,大部份還是要上交的,分不了多少,因此現在海外華人的包稅行為,等於是斷了他們大部份的收入,自然也遭到了衙門裏所有人的忌恨,於是吏員差役紛紛向知縣周文淮申訴,希望大老爺能管管海外華人。
其實周老爺的心裏也很不爽,因為這裏麵也有他的一份,不過周文淮畢竟是朝廷命官,眼界要比吏員差役們高得多,了解的信息也同樣要多一些,他十分清楚,自己根本管不住海外華人,別說自己管不住,恐怕整個大清國都沒有人能管得住海外華人,就連太後、皇上都得看海外華人的臉色行事,而且前一段時間,周文淮也聽到過一些風聲,知道朝廷正打算招撫海外華人,似乎有讓他們建藩封王的意思,而封地就在山東。周文淮自然清楚本朝的曆史,知道建藩封王可不是小事,無論海外華人的最終結果如何,但也都決不是自已這個小小的七品知縣能夠惹得起的。因此對吏員差役的申訴,周大老爺也隻能裝糊塗,打太極推手。
而知縣不管,海外華人可不手軟,在新年之後,膠州縣外圍的村鄉己經全部都被海外華人控製,而膠州城己成為一座孤城。周大老爺的命令連膠州城都出不了。
當然,也有幾個吏員差役不信這個邪,或者是頭腦不清醒,硬要到城外的鄉村去強行收稅, 結果沒有幾天的時間,那幾個強行收稅更不知所蹤,後來據有人說,在海外華的某一處礦山上看到過幾個好似他們的人,但從那以後,膠州縣的官差們也終於都老實了,也再無人敢到城的鄉村去強行收稅。
地麵上太平了,而且田稅也不用操心,再加上朝廷西巡,列行的公務也沒有了,因此周文淮頓時也就清閑了許多,每天不是看看書、下下棋,就是四處走走看看,遊覽山水名勝。雖然少了一些收入,但也落個逍遙自在。而且周文淮畢竟是朝廷命官,還有一份正規的收入,另外城裏的仕紳、商人們還有他例行的一份,就算沒有田稅的那一份也夠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