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點的改變,李鴻章自然沒有異議,而且既然是要協商山東的交割事宜,自然是在山東的地方舉行會談更好一些,而從中也看得出,海外華人還是十分看重這次會談的。於是李鴻章立刻發電給袁世凱,讓袁世凱到上海來與自已彙合,然後一起去青島。
三天以後,李鴻章收到袁世凱的回電,原來袁世凱表亦,自己不到上海, 而是直接從濟南去青島,隨便把賠償給海外華人的十萬兩白銀親自押送過去,在青島等候李鴻章來彙合。
其實李鴻章也清楚,袁世凱直接從濟南去青島當然要方便得多了,因為濟南到青島大約有700裏的路程,比從上海到青島到近了差不多一半,當然濟南到青島全是陸路,而上海到青島則是可以走海路,因此兩者實際基本差不多,但從濟南到上海卻是足有1600餘裏的路程。
當然李鴻章要袁世凱來上海和自己彙合,到也不是有意要折騰袁世凱,而是考慮到現在袁世凱和海外華人還有矛盾,雖然李鴻章估計海外華人既然同意了讓袁世凱去青島,也就不會把袁世凱怎麼樣,但讓他獨立一人去青島,恐怕會讓袁世凱有所顧忌,但此李鴻章才要讓袁世凱和自己同行。而現在袁世凱主動提出自己從濟南直接去青島,李鴻章自然不會有異議,不過對袁世凱的膽魄還是有幾分讚賞的。
其實袁世凱的這個決定也遭到了他的幕僚們的一致反對,畢竟現在雙方的矛盾還沒有消除,誰也不敢說海外華人會怎麼對付袁世凱。當然幕僚們到不反對袁世凱去青島,但一定是要和李鴻章一起去,這樣有李鴻章這麵招牌在前麵擋著,海外華人肯定也會有些顧忌,不敢明名張膽的加害袁世凱,但現在袁世凱要單獨出發,從濟南去青島,那就危險了,萬一海外華人派軍隊在半途設伏襲擊袁世凱呢?到時候推到強盜身上,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不過袁世凱還是力排眾議,堅持要自己單獨出發,從濟南去青島,這也是有袁世凱自己的考慮。在這段時間裏,袁世凱通過各種途徑,由其是通過自己在上海的一些人脈關係,收集了大量有關海外華人的資料,對海外華人的實力有了一個基本全麵的認識,才知道海外華人的實力之強,勢力範圍之廣,都遠遠超出了自已的想像,就是當年李鴻章傾半生之力打造的淮係和現在的海外華人相比,也不足一論,更不是自己現在所能夠相抗衡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當年李鴻章的淮係雖然勢力龐大,但最終還是依附於朝廷的,而海外華人的勢力範圍或許沒有淮係那麼龐大, 但卻是完全獨立於朝廷存在,可以根本無視朝廷而自行其事。因此他們才可以毫無顧忌的在山東大搞沒收田產,土地改革,控製縣城, 甚致不怕和袁世凱開戰等等。
了解了這些情況以後,袁世凱也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冒然去挑恤海外華人,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而海外華人在日後的中國,必然會成為一股重要的獨立勢力存在,因為連朝廷都不能控製他們,將來絕對是類似於大清開朝時三藩的存在,而且由於他們是前朝後裔,炎黃同脈的特殊身份,對大清的影響力絕不可小視,雖然從道理上說, 朝廷是決不能允許獨立的藩鎮存在, 但袁世凱十分清楚, 現在的朝廷根本就沒有削藩的能力, 因此自己想要在仕途有所發展,不僅不能得罪海外華人,還必需要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行。
而想要修複和海外華人的關糸,甚致想和海外華人建立良好的交情,隻靠李鴻章的周旋是不夠的,還需要袁世凱自己親自出麵。那麼這次袁世凱堅持要自己單獨出發,從濟南去青島,就是向海外華人表示出自己希望和他們交好的成意。
另外,根據收集的資料,袁世凱對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也有所了解,知道他們做事極為嚴謹務實,而且在目前來說,還希望和朝廷保持表麵上良好的關係,而自己畢竟是朝廷的地方大員,因此海外華人要加害自己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袁世凱畢竟是在戰場上的槍林彈雨中過來的人,這一點膽魄還是有的。何況袁世凱也準備好了幾份大禮,送給海外華人,相信能夠打動海外華人。
眾幕僚見袁世凱的心意己決,也就不好再勸了,隻是紛紛要求隨袁世凱一起去青島,一方麵眾人也都確實想去見識一下海外華人的氣像;而另一方麵,這也是力爭在袁世凱麵前爭取好印像的機會,這個時候袁世凱的幕僚還並不多,隻有20餘人,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袁世凱最信任的是徐世昌、趙秉鈞、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人,這幾個人追隨袁世凱的時間較長,都是跟著袁世凱從小站練兵時就開始幹起,而且各有材幹,因此才最得袁世凱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