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鋼鐵廠是華東集團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其實在五年計劃確定之前就己經開始進行建設,在穿越者的計劃中,這將是煉鐵、煉鋼、鑄造構件、鋼板、紮鋼、鋼材等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現在青島鋼鐵廠己完成了一座300m3的高爐,一次可以出鐵50-60噸,以及50噸酸、堿性平爐各1座。
鋼鐵廠所有的設備、機器都是從德國購買,其中部份是抵扣的德軍贖俘費,而建設也是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完成,而且按照華東政府和德國的協議,德國方麵還將協助華東政府修建一座同樣規格的高爐,和50噸級的酸、堿性轉爐各1座,並且提供相應的技術設備。
在這個時代,煉鐵主要是用高爐,這一技術直到穿越者的那個時代都沒有什麼變化,而煉鋼技術則分為平爐煉鋼和轉爐煉鋼兩種,而這兩種煉鋼技術又均分為酸性和堿性兩種。
從技術上說,轉爐煉鋼出鋼的速度快,但對原材料, 由其是生鐵質量的要求較高;而平爐煉鋼的速度慢,對原材料的要求卻不高,並且可以大量使用廢鋼,生鐵和廢鋼配比進行煉鋼,因此在舊時空裏的20世紀20年代以後,由於社會發展,各國都有大量的廢鋼材出現,於是平爐煉鋼成為主流,到50年代前,85%的鋼材都是由平爐煉鋼法生產,一直到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法出現之後,平爐煉鋼法才逐漸被汰淘。
現在穿越者釆取平爐、轉爐技術並用的模式,因為從目前來看,轉爐煉鋼由於出鋼速度快,而穿越者也沒有什麼廢鋼材,因此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但平爐煉鋼畢竟是未來幾十年內發展的主流,而且中國的鐵礦石品質都不算太高,也不能放棄,而且是酸堿爐並用。
雖然在建設鋼鐵廠之前,也有穿越者建議,不如一步到位,直接釆用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技術,甚致還有人提議幹脆釆用電爐煉鋼法,不過這個時代的工藝技術根本達不到純氧頂吹轉爐煉鋼的要求,更不用說電爐煉鋼法,不說別的工藝,就是需要電能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青島並是建設鋼鐵廠的好地方,因為青島附近即沒有鐵礦也沒有煤礦,唯一的優勢就是海運,因此現在鋼鐵廠用的鐵礦石是從大冶鐵礦購買、而煤是從天津開平煤礦運來的。
而在舊時空裏,山東的鋼鐵生產主要是集中在濟南、萊蕪、淄博地區,這裏是山東主要的煤、鐵礦產集中區,煤廣有濟南西蘆煤礦、章丘普集煤礦、淄博王莊煤礦、萊蕪澇坡、寨裏煤礦等,鐵礦有濟南張馬屯鐵礦、淄博金嶺鐵礦、召口鐵礦、萊蕪馬莊鐵礦等。
德國規劃的膠濟鐵路就是通向這一地區,就是看中了這一帶地區的煤鐵資源。隻不過現在穿越者還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有效的控製,因此隻能先在青島建立一座鋼鐵廠,解決有無問題,同時也是進行技術積累。等到華東政府對濟南、萊蕪、淄博地區形成有效控製,膠濟鐵路也建成通車之後,再考慮在這一地區選址再建一座更大規模的鋼鐵廠,這到也並不能算是重複投資,畢竟華東政府要發展,要建立工業體係,隻建一座鋼鐵廠是遠遠不夠的。
青島鋼鐵廠的1號高爐和1號、2號平爐在10餘天前就己建好,並且開始啟動進行第1次煉鐵,當然這次煉鐵還是屬於試車運行性質,因此投料隻有正常用量的50%。而就在二天前,德國工程師齊格尓確定,在今天上午可以出爐鐵水,並啟動兩座平爐進行試煉。
雖然隻是試車運行,但畢竟是華東政府首次正式出鐵,也意味著鋼鐵廠可以正式投產,其像征意義十分重大,因此華東政府也決定舉行一個盛大的慶賀儀式,主要的領導人均要出席,而正好詹天佑也在這個時候訪問青島,於是也來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詹天佑當然不懂冶鐵煉鋼技術,但他也知道鋼鐵技術和鐵路一樣,是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而且鋼鐵技術和鐵路還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建造鐵路需要大量的鋼鐵,因此是鋼鐵技術的進步決定了鐵路技術的發展,而鐵路建好以後,大大提高交通運輸的成本,反過來又促進了鋼鐵的發展。
盡管詹天佑在中國修建了幾條鐵路,但使用的軌道都是從外國購買,隻有在漢陽鐵廠建成投產以後,中國才能生產少量的鋼軌。雖然詹天佑隻管使用鋼軌,而不用管鋼軌從那裏來的,但從心裏來說,還是希望自己修建的鐵路盡可能俯使用國產鋼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