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時青島開始準備新年的慶祝活動,人們的思想,情緒中這一年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政府的工作周期卻己經越過了1902年,進入到1903年的工作周期中。
1902年是華東政府正式成立以後第一個完施政的一年,又是華東政府在山東統治的一個完整周期,也是華東政府遷移到青島之後的第一個正式春節,因此也為新年準備了隆重的慶賀節目。
過去的1902年中,華東政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據年終的財政總結,華東政府1902年的財政收入為5623萬元,拆算成白銀大約是3900多萬兩。而清廷在這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9000多萬兩,華東政府以山東一省之地,創造的財政收入竟然達到了淸廷的4成多,而且過去山東在淸廷也不算是富裕的省份,因此不能不算是一個奇跡了。
當然華東政府的財政收入並不是橫征暴斂取得的,山東的居民在這一年裏的收入,普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増加,當然少數人是除外的。
造成華東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實行了土地改革,並且改革了農業稅的征收製度,不僅清除了地主剝削的中間環節,實現了政府直接對農民征收農業稅,而且還理淸了所有的土地數目,使計稅基數提高,因此政府收取的農業稅大幅増加,這一年山東實際收取的農業稅比清廷增加了3倍多,而農民的收入也同樣得到了提高,可以說是實現了一個雙贏的結局。
而且在農業稅上還有一定的潛力可以挖掘,雖然在這一年裏山東省內基本實現了土地改革,但由於時間有先有後,有不少地區是在秋收以後才完成土地改革,還是按照舊製度交稅,在未來的一年中,山東省將全麵施行新的農業稅征收製度;而且根據舊時空的經驗,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後,由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會對農業發展有一個促進時期,而農業生產提高了,征收的農業稅自然也會提高,另外還有新開墾的農田也可以提高農業稅的征稅基數,因此在未來的數年中,農業稅雖然不可能再有飛躍性的增漲,但穩步上升是絕對可以實現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關稅和商業稅,淸廷的關稅被英國控製,最高隻能到5%,而且外國商品交納關稅以後,可以不再交納任何費用;華東政府的關稅是完全自主的,雖然和歐美各國相比,華東政府的平均關稅隻有16%,並不算高,但國外商品進入華東政府的地區以後,還有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因此最高的稅率實際達到50%以上。當然並不是對所有國外商品都會征到這麼高的稅率,而是根據華東政府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而對外還可以說華東政府的關稅製定並不高。
而華東政府盡管提高了關稅,但也花了大力氣來改善商業環境,提高外貿手續效率,同時又大力發展內外貿易,而且各國也不可放棄山東這個沿海的市場,畢竟中國的領土雖大,人口雖多,但真正對開放較大的還是東南沿海地區和長江中下遊,總計大約8-10個省,1-1.5億人口,而有3000萬人口的山東省自然是不可能輕易的放棄,更不要說著控製著北京經濟命脈的天津,因此山東、天津的進出口貿易和清廷時期相比,不僅沒有降低,相反還有了極大的提高。
另外華東政府也不是隻重視對外貿易而忽視內部的貿易,相反由於外部貿易的發展,極大的帶動了山東的內部貿易的發展,加上華東政府推出了大量扶持,保護商業的政策法規,使山東的商品經濟以極快的速度發展,並且取消了各地方的關卡、緾金等,雖然收取的稅金減少,但納稅的基數卻是成倍的增加,另外華東政府還嚴格整頓了納稅的製度,以前雖然收稅很高,但大部份稅收實際是落入了收稅的官吏口袋裏,真正交到官府的,最多隻有三成。因此盡管華東政府收取的商稅數額下降,但納稅的基數擴大,而且收到的稅金基本全額入庫,實際征收到的商業稅自然遠遠高於清廷的時代。
而且華東政府肯定還將會進一步大力的發展商業和對外貿易,並且還將大邊的引入國內外投資,因此在關稅和商業稅方麵,還有極大的增漲空間,也是未來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提增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第三個因素實際和第二個因素是息息相關的,就是一批近代工廠的建立,不僅促進了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擴大了納稅的基數,現在華東政府中由政府投資成立的大小工廠共計有66家,其中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大型工廠企業有9家,而在華東政府的帶動下,由本土人投資的工廠有104家,盡管本土人投資的工廠基本都是50人以下的小型工廠,甚至是人數在20人以下的微型工廠占了近一半,但這畢竟是一個好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