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秩君在城裏接待客人的時候,進駐農場的人民軍卻開始了登陸爪哇以來的第一次出擊。
原來人民軍派出的探子回報,在距離農場大約20公裏的一個叫達貢的華人居住區遭到了土著的攻擊。而人民軍從朱壽山那裏了解到,這個地方其實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華人居住區,而是一個小鎮,離巴達維亞城大約50公裏的距離,由於達貢正好位於交通要路,因此形成了一個貨物集散流通為主要經營的小鎮,但以華人居多,以中小商人為主,約有2000餘人,另外還有部份歐洲商人和本地商人。巴達維亞的許多貨物都在這裏集散,使達貢十分繁榮,張家在達貢也有兩家店鋪。
不過盡管達貢是以華人居多,但在以前的排華事件中,一直都沒有受到過劫掠,因為在“紅溪慘案”之後,殖民當局也意識到排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挑動華人與土著的矛盾,有利於殖民當局的統治;但另一方麵排華也會對爪哇的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紅溪慘案”發生以後,爪哇的經濟就一落千丈,導至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注)約翰內斯*賽登斯被捕入獄。因此以後殖民當局盡管仍然需要排華來轉移矛盾,維護自己的統治,但也十分注意控製分寸,由其是在重要的地區,不能發生動亂,這也是在“紅溪慘案”之後,再沒有發生大規模屠華行為的原因之一。
甴於達貢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對巴達維亞城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殖民當局在小鎮駐有一個連的軍隊守衛。而現在這個小鎮居然也遭到了本地土著的劫掠,看來這一次排華事件己開始朝失控的方向發展。
其實這也是華東政府護僑行為所造成的變化之一,原來人民軍登陸以後,不僅是讓巴達維亞當局感到了震動,同時也在本地土著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其在解救農場的一戰中,造成土著部落700餘人的傷亡,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因為以前土著雖然受荷蘭殖民者的壓迫,但在華人麵前還可以高人一等,但現在竟然有人為華人出頭,一下子竟打死了這麼多的本地人,而且傳出種種流言,有說大清要出動大軍來血洗爪哇,也有說殖民當局己經和大清多協,要追究土著排華的責任,因此一時間也是人心惶惶。
而像沙宋古這樣接受殖民教育成長起來的爪哇人是希望與殖民當局聯手來打壓華人,但有一些本地人,由其是土著部落則選擇攻擊華人居住區做為報複。而殖民當局為了保衛巴達維亞城,將達貢的軍隊抽走,這就造成了達貢的守衛空虛,少量的警察根本擋不住,結果被兩個部落組織的軍隊攻破。
雖然李立新對這些內情並不清楚,但還是馬上決定派軍隊趕去救援,因為達貢距離農場並不遠,在可以用兵的範圍內,而且達貢的居民主要是華人,當然也不能見死不救,另外通過上一戰,發現土著的戰鬥力很弱,盡管人數眾多,但卻根本不堪一擊。
這一次救援任務仍然由錢國玉帶隊,還是由一連負責,並且將三連留在農場的一個排也暫時拔給一連指揮,再加上連屬的60迫擊炮排和分拔給連隊的機槍連,這樣全部的兵力一共是6個排,大約240人左右。同時還給一連配備了3個步兵電台,以便於戰場的調度,另外還從農場裏調集了16匹驢馬,6輛大車。
錢國玉領命之後,立刻聚集齊了部隊出發,在向導的帶領下,向達貢的方向行進。農場到達貢之間有一條道路相通,雖然道路的質量一般,而且坑坑窪窪,並不十分平坦,但還算比較寬闊,因此行軍的速度也很快,隻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趕到華人居住區附近。
在距離達貢還有4、5公裏的路程時,就發現了從達貢逃出的華人,錢國玉向他們簡單的尋問了達貢的情況,並且指點他們,逃到農場去躲避,在那裏可以得到保護。而部隊又向前走了1、2公裏,出逃的華人也多了起來,並且可以看見前方濃煙滾滾。
而這時先期到達貢偵察情況的偵察兵己在路邊等候,和錢國玉見麵之後,向他報告了達貢的詳情況。搶劫華人居住區是本地的土著人,大約有5、600名,而且明顯是有組織的,現在已經基本控製了達貢的居住區,正在掠劫財物,不過土著到是以搶掠為主,到並沒有對華人進行大屠殺,另外土著使用的武器仍然是以冷兵器為主,隻有少量的火力。
達貢小鎮是按歐式城鎮的布局模式布置,全鎮大體是一個長方形,呈東西走向,有一條主街橫全鎮,而在鎮中心還有一個較大的廣場。
於是錢國玉立刻下令,將一連分成排為單位,從小鎮的西側,分三路殺入達貢鎮,並且在主街彙合,而作戰以驅逐土著軍隊出鎮為主,並不追求殺傷或俘虜;並且將另一個戰鬥排和機槍排、迫擊炮排則埋伏在土著軍隊撤退的道路上,在著軍隊撤離出達貢之後,對他們進行截擊。並且各部隊都用步兵電台進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