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革命者(七)(1 / 2)

盡管光複會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卻是革命團體中和國內聯係最為緊密的,其主要成員基本都是來自國內,主要是江浙一帶的地方人士,他們對國內的情況較為了解,而且光複會的大部份成員都經常在上海活動,如果想和華東政府接觸,是有很多機會的。

但光複會的主要成員大多都是地方的仕紳、地主、商人,如這次代表光複會來青島參觀的徐錫麟,就出生在浙江紹興東浦的一個名門望族,其父徐鳳鳴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有田地百餘畝,在紹興城裏開有天生綢莊和泰生油棧兩家商鋪;而秋瑾也是出身於官宧人家,父親秋壽南曾任湖南湘潭厘金局總辦(相當於稅務局長),夫家亦是湖南望族,和曾國藩家族世代交好,秋瑾與丈夫結婚之後,在湘潭開設一家義源當鋪。而華東政府施行的【土地革命製度】,確實是損害到這一批人的根本利益,盡管這些人的思想較為開明,也希望中國富強起來,對華東政府抵抗八國聯軍,爪哇護僑的行動也十分讚許,但觸動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時,難免就會有所排斥,因此也有意的避免和華東政府接觸。

不過華東政府的實力畢竟擺在那裏,而且現上海新區己全麵運作越來,又開通了從旅順到上海的航線,加上山東地區己能提供定的工業產品,即使是在江浙一帶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做為江浙一帶的地方勢代表的複興會也不能再無視華東政府的存在,而這一次興中會,華興會都要派訪問青島,複興會自然也不能落後。這次徐錫麟和秋瑾訪問青島,就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弄清楚華東政府的土地政策。

當然由於這個時代的信息不暢,而且華東政府對土地改革解釋宣傳也僅限於上海地區,因此在江浙一帶知道地改革製度的詳細內容的人並不多,而大部份人都按習慣性的思維,認為這不過是海外華人要侵占土地的一種手段而已,在曆史上這也是屢見不鮮的,清廷開國之後,就在中國北方展開了大規模的八旗圈地活動,就是為八旗貴族侵占土地。

於是江浙一帶的不少鄉紳也認為這件事情好辦,可以和海外華人進行協商解決,如果海外華人真的成了大事,那麼江浙的鄉紳地主可以讓出一部份土地來,畢竟海外華人也不過5、6千人,比當然的滿八旗要少得多,能占得了多少土地,這樣大家也不傷和氣。

當然現在協商出讓土地的事情還為時尚早,畢竟海外華人的勢力還沒有擴展到江浙一帶來,但弄清海外華人的意圖,卻是十分重要的。徐秋兩人就擔負看這個使命,而秋瑾是個女子,因此主要是由徐錫麟負這個責任。

秦錚道:“我想先問一下徐先生,如果因為革命所需,要徐先生捐出家中所有的田產,徐先生會怎麼做?”

徐錫麟道:“如果是革命需要,在下舍此一命尚在所不惜,何況隻是區區田產呢!”

秦錚點了點頭,其實這個問題徐錫麟隻能這樣回答,總不能說要我幹革命可以,但田產是決不能交的,不過秦錚也知道,徐錫麟這番話確實是發自內心,因為在舊時空裏,徐錫麟就是策劃在皖、浙舉行反清武裝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未成,失敗被捕,而慷慨就義。

當然秦錚問這個問題是有用意的,就是先用道德的至高點來綁架革命者,為自己後麵的話作鋪墊,而徐錫麟果然如秦錚所料,慨然的說出這一番話,於是秦錚立刻道:“說得好,我們施行的土地改革,也同樣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私利,而是為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我可以向各位保證,我們在山東地區沒收的土地多達數千萬畝,但我們從海外歸國的6千餘人,沒有一個人私人獲得了一畝土地,就連購買的也沒有,所有土地都收為國有,除了一小部份建成農場之外,其餘土地也全部無償分給農民,我們所有從海外歸國的人名下,都沒有一畝土地,而建成的農場是歸國家所有,也不是我們中間的某些人私有。”

聽了秦錚的這番話,不僅是徐錫麟、秋瑾,就連其他人也都感意外。

黃興等人也聽說過一些華東政府土地改革的事情,不過他們並不太關心這些事情,因為像黃興、陳天華這樣的人現在已是職業革命家,要麼是放棄了家產,要麼是把家產都捐給了革命,因此土地改革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切膚之痛。但秦錚信誓旦旦,說沒收土地不是為了穿越者私利,而且所有的穿越者的名下現在都沒有一畝土地,也不由得他們不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