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計劃是把錦州交給華東政府,將華東政府的軍事力量引入到中國東北地區,這樣一來華東政府和日本的合作關係肯定就徹底破裂,而中國東北地區則成為三方勢力互相牽製的局麵,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不能再肆無殫的進攻俄軍,對持恐怕會長期存在下去,因此日本有很大的可能會選擇以現在狀態停戰。這也是俄國能夠獲得的最體麵結束戰爭的方式。
如果引入了華東政府進入東北地區之後,日本還不打算住手,俄國還可以想辦法和華東政府聯手,隻要再向華東政府讓出一些利益也就夠了。當然,這些都是俄國的想法,但未來的發展未必會朝俄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因為俄國和華東政府之間也矛盾也是不可調合的,這次完全是互相利用,隨時都可能翻臉,讓華東政府進駐錦州之後,也許華東政府還會和日本聯手對付俄國,或者他們雖然不聯手,但仍然各自對俄作戰;或者華東政府仍然按兵不動,坐視俄國和日本繼續火拚下去,因此俄國對進駐錦州的人民軍數量提出了限製,也控製介入東北地區人民軍的力量,可不希望在東北地區己經有了日本這隻狼,又引進來一隻虎。
但現在俄國又急切的希望人民軍盡快進駐錦州,好平衡日本的優勢,改變東北的局勢。因此對推進談判十分積極,就差求人民軍快點進駐錦州了。
由於華東政府對外的信息不暢,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還以為俄國是有什麼陰謀,但後來從德國知道俄國國內己經亂了,這才知道俄國要急著將華東政府拉入東北的用意,而且從舊時空的經驗要看,這次俄國的內亂動靜確實不小,沙皇羅曼采夫王朝還真就差一點挎了台,也就放了心。
而俄國提出的進駐錦州的人數限製,華東政府認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反正先把錦州拿下來再說,以後再向錦州增加兵力,還不是自己說了算,華東政府才不會真的守著這個協定。
既然雙方都沒有異議了,自然立刻就簽定了協議,俄國要求華東政府在5天以內就進駐錦州,而華東政府也是怕夜長夢多,因此也答應了下來。
協議簽定之後,華東政府立刻著手製定進駐錦州的計劃,雖然從山東到錦州的距離並不算遠,如果走海路大約300公裏,而且渤海又是內海,因此在5天內把軍隊運送到錦州,時間是完全足夠的。
但錦州並非臨海城市,雖然離海邊並不遠,還需要在錦州附近找一個港口,做為海路的靠岸點,當然這個地點也並不難找,華東政府最終選定的是錦州西南約50公裏的葫蘆島。在舊時空裏,葫蘆島就是遼西走廊上最主要的港口,水深港闊,可以停泊萬噸級別的船隻。雖然現在葫蘆島還隻是一個小碼頭,但目前也夠用了。
進駐錦州的軍隊到並不難,至少現在陸軍的15個常備師都在集中訓練,隨時都可以拉出幾個師來,運輸也不是大問題,海軍的軍艦也是隨時可以出動。但盡管錦州不是華東政府加入戰爭的介入點,但由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在華東政府正式加入戰爭以後,肯定會是一個戰鬥的發起點,因此在錦州的駐軍絕不會是1、2個師的兵力,至少是野戰軍的編製。
雖然現在陸軍還沒有設野戰軍的編製,但如果真的參戰了,是肯定需要這一級編製的,而且在擴軍的時候就己經考慮好了,一個野戰軍的編製為3-4個師,加上1-2個軍屬獨立作戰團,2-3個預備團組成,兵力大約在5萬左右,以1個甲種師,1-2個普通師為核心,鋪以部份後備軍隊,這樣整個陸軍可以編製出5-6個野戰軍,作為參戰部隊的主要編製。而5個甲種師的師長,實際就是當未來野戰軍的司令員培養。
按照計劃,野戰軍應該是在3月份左右開始編製,但現在因為突然出現了進駐錦州的機會,因此野戰軍的編製也要提前了,軍委討論之後決定,首先由第2師,第6師,第10師組成第一野戰軍,以後再配備1個後備師和團級部隊。司令員暫時由第2師的師長丘亞輝兼任。
本來第一支野戰軍的編製先應是由第1師為核心組建,但原第1師的師長羅嶽去了海軍陸戰隊,繼任師長的是原副師長劉鐵,在資曆上和其他甲種師的師長相比,顯然要差了一截;而且第1師被抽調到海軍陸戰隊的骨幹人員是最多的,對戰鬥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隻能先以第2師為核心成立第1野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