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青島領事歐文、法國駐青島領事摩萊爾一起來到外事委,向華東政府正式轉達了兩國政府的態度。甴於遠東戰爭己經影響到了兩國的利益,因此兩國決定出麵調停這場戰爭,恢複遠東地區的和平,並且會充份考慮各方麵的利益,並且承認華東政府占據錦州的事實,同時還認為華東政府希望華東政府在調停結果出來之前,維持現狀,由其不要再在新的軍事行動。

並且兩國又在媒體上公開宣稱,這次調停的目地是為了給遠東地區帶來和平,因此凡是熱愛和平的國家組織都不應該拒絕兩國的調停。

而對英法兩國的提議,華東政府很快就有了回應,表示有條件的歡迎英法兩國的調停,因為東北之地原本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俄兩國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戰爭,無論戰爭的性質如何,都是對中國主權最大的侵犯,因此要求英法兩國的調停必須公平公證,並且以中國的領土主權為前提條件,必須要求日俄兩國無條件的退出中國領土,將東三省無條件的交歸給中國,否則華東政府將不予承認調停,也不會接受英法兩國的條件。

原來英法兩國發出了調停的聲音之後,華東政府立到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無論英法兩國的真實目地是什麼,是不是真的打算采取公平公證的立場,但至少在開始的時候,英法兩國的調停確實可以占據輿論的致高點,因此華東政府如果斷然拒絕,顯然是會讓自己在輿論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於是華東政府討論之後決定,對英法兩國的調停采取有條件的歡迎態度,要求調停必須以日俄兩國無條件退出東三省為先決條件,當然這也完全合理的,因為東北地區確實是中國的領土,而且清廷和俄國還簽定了【東三省交割條約】這樣也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又把球踢給英法兩國。

另外華東政府也認為,日俄兩國在這個時候恐怕都不會同意停戰,由其是日本,因此等到時候日俄兩國再打起來,華東政府就有充份的借口參戰了。

華東政府的回複到並沒有讓英法兩國為難,因為先決條件並不重要,關建是最後談成什麼條件,而且兩國目地是讓日俄兩國停戰,而不是滿足華東政府的要求,反正最終隻要是日俄兩國停了戰就行了,華東政府滿不滿意並不是兩國在乎的事情。現在隻要華東政府有這個態度就可以了。

而在華東政府表明了態度之後,清廷也發表了自己的聲明,對英法兩國的調停表示了感謝,並且希望英法兩國能夠主持公道,清廷也會全力的支持和配合兩國等等。

其實英法宣布了調停之後,清廷就想發表支持兩國調停的態度,但李鴻章認為不要急著表態,等華東政府的態度出來了以後再說,因為萬一華東政府拒絕英法的調停呢?在這個時候最好是和華東政府保持一致為時。果然清廷沒有在第一時間裏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等華東政府表示有條件的歡迎英法兩國的調停之後,才發表了支持態度。

雖然英法兩國都沒有把清廷當一回事情,但清廷畢竟在名議是東北地區的合法主權國,甚致在名議上還是華東政府的宗主國,當然誰都不會把這種關糸當真,但清廷表示了對英法調停的歡迎,還是給這次調停增加權威性。而且英法兩國就當是華東政府也答應了,於是分別又去找日俄兩國。本來按英法兩國的想法,說服日俄兩國停戰要比說服華東政府容易,因為日俄兩國分別是自己的盟國,而且現在己經打得精疲力盡了,又都欠了一屁股債,正是需要盟友扶持的時候,由其在資金上的支持,因此兩國都信心十足。

那知出忽兩國意料的是,日俄兩國競然都拒絕了停戰,表示要繼續打下去。俄國表示戰爭是日本首先挑起來的,如果停戰那麼日本必須為這場戰爭負責,否則俄國是絕對不會向日本屈服,並且有信心獲得最後的勝利;而日本則發表聲明,認為在這個時候停戰是毫無意義的,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是俄國在遠東地區擴張,侵害到了日本的利益,因此停戰的條件是俄國從中國東北地區退出,當然如果俄國拒絕退出,日本也有充份的信心將俄國趕出去,恢複遠東地區的和平。

日俄兩國的態度讓英法都有些意外,這才發現現在遠東的局麵比自己想像中的要複雜,參與這個棋局的玩家要比表麵上的多。原來雖然英法兩國都希望日、俄現在停火,但也有人希望戰爭能繼續進行下去。代表的是德美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