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工業成就(二)(1 / 2)

對日本海歸者的培訓將分為兩個部份,首先是常規的培訓,雖然海歸者的受教育水平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屬於精英級別,但無論是認知水平還是掌握的知識都還達不到華東政府的要求,由其是華東政府的製度、運行模式和清廷、日本都有很大的差別。另外由於海歸者的受教水平較高,多少也沾染了一些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缺點,如眼高手低、自以為是,孤僻清高,好空談少務實,看不起社會的底層人員等等。

這些毛病當然都不利於他們在華東政府的工作,因此培訓不僅僅是讓他們了解華東政府的製度、流程,工作方式態度,學習華東政府的執政思想理念,同時也是對每個人的考核,並且確定他們適合的崗位;第二階段則是在分配了每個人的專業崗位之後,進行上崗前的專業知識教育培訓。

首先是對海歸者進行分班,在海歸者中有35名女子,單獨組成一個班,其餘的240多人平均分成5個班,並且選出班長、副班長以及小組組長,建立起一個班級秩序。

課程主要是介紹華東政府的政策思想,執政理念為主,現在華東政府己經形成了三個基本的主導思想,就是土地改革、工業化、國有經濟主導;每天上午下午還會安排1-2個小時的體育煆煉和軍事素質訓練,每周還會安排一天的軍事技能訓練或比賽,這即可以煆煉海歸者的身體素質,也能增加他們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另外還會安排一些社會實踐、參觀活動。讓海歸者們看到華東政府取得的建設成就。

三天之後,華東政府組織海歸者們參觀了高劉汽車公司。這也是高劉汽車公司成立以來,第一次對外展示。

雖然這些海歸者基本都在日本留學一年以上的時間,有的人甚致在日本呆了4、5年,但要說去過日本的工廠裏參觀的,確實寥寥無幾,主要的原因是在日的中國留學生雖多,但基本都是自發性,沒有統一的組織計劃,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隻能由留學生的個人興越、見識、好惡決定學習的內容,因此絕大多數留學生都沒有將學習工業做為自己的目標,自然也就不會想到要去參觀工廠,而日本更不會有這樣的組織安排。

當然也有些海歸者由於一些其他原因,如找人、工作等,去過一些工廠,但由於沒有對工業化明確的認知,有興趣的也就是走馬觀花的看了看,沒興趣的更是視而不見,因此基本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有組織,有係統的參觀工廠。而在這三天時間裏,海歸者們都係統學習了工業革命的曆史發展,再參觀工廠,自然就是不同了。

高劉汽車公司的生產車間足有3000多平米,工人多達數百人,可以同時組裝6台各種不同的車輛,機器轟鳴,震耳欲聾,蒸汽襲人, 而正在組裝的汽車有的還隻是骨架,有的己經大體成型。穿著各色服裝的工人在各個工組台前來往穿梭,各司其責,井然有序。但讓每個人心裏都似乎感到了某種震憾的感覺,而且這才對工業化有了一個直觀的感覺。

而高劉汽車公司也有人給海歸者們介紹,目前使用的機器設備都是從德國購買的,而汽車的零配件隻有發動機是從德國購買,其他配件全部都是在華東政府內部生產,而汽車的結構設計則完全是由華東政府獨立完成,連德國都來購買。

其實這個時代的汽車結構十分簡單,除了發動機之外,其他部份基本都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因此盡管華東政府的工業化才剛剛起步,但除了發動機之外的其他配件都能夠自己製造。而在汽車的結構設計上,華東政府自然是遠遠超過這個時代,如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長距傳動軸、懸掛係統、後視鏡等等,在舊時空裏都是汽上的最常規布局,但在這個時代,卻都是非常優秀的設計,也讓來青島的德國工程師佩服不己,而為高劉汽車公司提供技術和設備的德國奔馳公司、戴勒姆公司得知以後,又專程派人趕到青島來,認真考察了高劉汽車的設計,認為這樣的設計確實非常方便合理,於是最終決定購買高劉汽車公司的設計。

參觀完了生產車間以後,海歸者們又來到室外的試車場,這時正有兩輛己組裝完成的汽車正在進行試車測試,而在另一邊的練車場裏,還有10餘人正在學習開車技術,而學車的項目則是從舊時空裏原封不動時搬來,什麼上坡起步,側方停車、直角轉彎、S彎、倒車入庫等,到是讓海歸者們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