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0分鍾以後,火車到達行政區,眾人下車之後各自分別。尚晉峰等一行人員直接來到了戰時指揮部。
昨天一夜,除了帶艦隊出征的尚晉峰之外,戰時指揮小組的其他7人都沒有回家,而且一直等到了淩晨5點,陸地上的兩場戰鬥基本結束才到指揮的休息室裏去休息,而到了清晨7點又都起來,繼續討論戰事的下一步進展。
雖然人民軍在昨夜的戰鬥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現在人民軍在這兩條戰線上麵對的局勢卻都不容樂觀,第2軍雖然攻占了遼中,但現在麵臨著被日軍兩線夾擊的局麵,而且此前日本不敢輕啟戰端,因此沒有主動進攻,但現在平衡己經被打破了,日軍也隨時都可能在其他地方渡過遼河,將戰火燒到遼西地區,以牽製人民軍的行動。
而旅順方麵的問題是登陸的人民軍兵力不足,隻有一個師,而且由於登陸的地點地理環境不佳,造成大量的重武器無法運送上岸,隻能靠艦隊提供火力支援,因此現在海軍陸戰隊隻能固守住現在占領的區域,沒有力量進攻旅順港。
這時第2軍司令官邱亞輝給戰時指揮小組發來了一個作戰計劃,以破解目前遼河戰場的困境,就是盡快將日本南北兩線的軍隊消滅一支,這樣也就能夠化解困境了。
而邱亞輝將進攻的目標放在南線的沙嶺堡,雖然北線的平安堡隻有兩個後備旅,而在沙嶺堡駐守的是第10師團,但邱亞輝的考慮是平安堡靠近遼陽,如果人民軍選擇進攻平安堡,遼陽方麵的日軍是肯定會派兵支援的,而相比之下,沙嶺堡實際是一支孤軍,周邊基本沒有什麼援軍,而且攻占沙嶺堡之後,人民軍可以順勢攻占遼河的兩個入海口盤山、營口,這樣人民軍的後續部隊、物資可以通過遼河一直送到遼陽附近,並對人民軍的下一階段作戰,有極大的便利條件。
俱體的兵力布置是,由8師駐守三家墳陣地,牽製平安堡方向的日軍,遼中地區則安排一個後備團駐守;17師仍然駐守遼河西岸,以防日軍渡過遼河,將戰火燃燒到遼河西岸來,並且有裝甲列車協同這兩個方向的作戰,而2師、9師連同兩個後備團,進攻沙嶺堡,並且有自行火炮部隊、汽車牽引炮部隊進行支援。
指揮小組經過討論之後,認為邱亞輝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可行的,而且邱亞輝是前線指揮官,他對前線的情況更為了解,因此也決定批準邱亞輝的這個計劃,同時也決定,讓第3軍準備登陸遼西,一但第2軍的作戰成功,就立刻渡過遼河,進入遼東參戰,繼續擴大戰果。
而在旅順地區的當務之急,則是應該立刻向旅順增派兵力,當然這也早就在華東政府的計劃之內,而且現在海軍陸戰隊己經在旅順開避了一個登陸區,因此完全可以向旅順地區投送兵力。軍委的計劃是派遣第1軍在旅順地區登陸,協同海軍陸戰隊作戰。
第1軍是以第1師為基礎編製起來的,而海軍陸戰隊又是以第1師為基礎組建,羅嶽本人原來是第1師的師長雙方的指揮層,中下層軍官大多都互相認識,因此這樣協同作戰,由其是第1軍接受羅嶽的指揮,也要便利得多。第1軍現在駐紮在煙台,將馬上開拔,預計在下午3點左右到達旅順登岸。
另外由於重型武器無法上岸,因此在進旅順港的戰鬥中,海軍陸戰隊還需要海軍軍艦的火力支援,現有的4艘鎮遠級軍艦還不夠,而且艦齡太老,行動緩慢,難以擔當大任,最好是能有1-2艘戰列艦支援,不過這還需要和海軍進行協商才行。
當然海軍也不是沒有事了,盡管昨天一戰,海軍大獲全勝,基本全殲了俄國艦隊,日本聯合艦隊也受到了重創,華東政府取得了在遠東地區的製海權,但並不等於是從此以後海軍艦隊就可以留在港口裏不動了,而是要不斷的出擊,因為製海權是體現在軍艦對海域的控製上。
俱體來說,現在俄國己經被牢牢限製在陸地上,退出了對海洋的需要,但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大部份的物資需要從外部運入,而且日本和遼東戰場沒有陸地連通,因此戰場的兵源、武器、彈藥都要靠海上運輸,而華東政府首先要切斷日本向遼東戰場的物資輸送,其次是破壞日本對外的海上交通線,孤立日本列島。
而且華東政府參戰的戰略目標是擊敗日俄兩國,奪取東北地區,同時削弱日俄兩國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但這樣一來,就是將日俄都列為華東政府的敵對目標。但從戰術上來說,同時和日俄兩國作戰,當然是對華東政府不利的,但如果切斷了日本通向遼東半島的海上運輸線,實際也就是將日本排除在遼東戰場以外,這樣就可以全力的對付俄國。而進一步來說,徹底孤立日本列島,是日後結束戰爭,並且為華東政府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大的利益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