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完了陣地上的殘存日軍之後,人民軍向最後三棟主要的建築: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大樓、華俄道勝銀行大樓、將校集會所發動進攻,正好這三棟建築分別是3層、2層、1層。
這時躲進這3棟建築的日軍各有數百人,紛紛的在各建築的窗口,大門口等處架起步槍,進行著最後的抵抗。人民軍迅速的分派兵力,先包圍這三棟建築,然後架好機槍、迫擊炮陣地,對建築進行猛烈的火力壓製,同時還派出部份槍法好的士兵,對窗口的日兵進行狙殺。
時間不長,這3棟建築的日軍都被人民軍的火力壓製住了,而且大門頓開,因此人民軍也立刻組織兵力,對這3棟建築進行突擊。
由於建築內的地形更為狹窄,因此突擊也隻能釆用班排級的兵力,每一層將投入一個排的兵力。由於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大樓有3層樓,實際投入的兵力是一個連,隻是三個排是依次投入。海軍陸戰隊1團2營1連負責突擊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大樓,首先發動進攻的是1排。
在發動突擊之前,排長劉福喜首先下令全排的班長、副班長,放下步槍,並將96式手槍裝好手柄,另外每名戰士都將手榴彈補足。在城市戰爭訓練中,人民軍到是進行過一些建築內部戰鬥的練習,盡管練得並不多,但基本的要點還是記得的,首先一條就是在建築內部的戰鬥,主要的武器是96式手槍和手榴彈。
準備好了武器之後,1排的戰士立刻在其他部隊的火力掩護下,向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大樓發動突擊,整個過程隻有兩名戰士中彈,而在接近大門時,排長劉福喜首先向門中扔出了一顆手榴彈,在硝煙還沒有散盡時,就和副排長王力田一起衝進大門中,並且舉起96式手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陣亂射,這也是建築內部戰鬥的基本原則,就是手榴彈開道,加亂射火力壓製。
硝煙散盡之後,1排的戰士們也全部都進入到大樓中。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大樓是呈中軸左右對稱布局,進門和大堂位於大樓的正中位置,樓梯在大堂的對道,大樓內有一條橫向的長走廊,房間分布在走廊的兩側。
劉福喜立刻下令1班負責清理大堂左側的房間,2班負責清理大堂右側的房間,3班守住大堂,並且策應1班、2班,由其要堵住樓上的日兵。
任務分派之後,各班也立刻分頭行動,這時2樓有幾名日兵想下樓來參戰,結果剛一露麵,就被人民軍一陣亂槍打死,因此2樓的日兵也不敢再輕易的下樓來。
攻擊左右房間的兩個班的士兵分成兩部份,分別由班長、副班長帶領,攻擊走廊兩側的房間。
這時所有房間的房門都是緊閉,隻看在左側第一間房的大門前,一班長舉好96式手槍站立,一名士兵手執步槍,以半蹲的姿勢持槍,兩人的位置略偏向門軸的一側,並與房門呈45度的夾角,而在門把的一側,亦有一名士兵手持手榴彈,倚牆站立。然後由一名士兵抬腳飛踹木門,將門踹開之後,門軸一側向兩名士兵立刻開槍連續射擊,壓製房間裏的曰兵,而門把一側的士兵則拉斷手榴彈的弦線,從門邊扔進去。
“轟”的一聲,手榴彈爆炸之後,人民軍的士兵們才進入房中,隻見房間裏躺著4、5名日兵,還兩2名日兵尚未斷氣,但也受傷多處,慘叫不己。人民軍也不客氣,給每人捅了二刀,徹底了結了這兩名日兵的性命,然後退出房間,又向下一個房間攻擊。
這一套戰術當然是由穿越戰士教給人民軍的,實際是舊時室裏,反恐戰術訓練項目之一。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是從無數類似戰鬥中總結出來的戰術,在實戰中相當有效。雖然海軍陸戰隊並非是專業的反恐部隊,但也會訓練一些反恐戰術,畢竟反恐戰是穿越之前的主要戰爭形式之一。
當然,人民軍接受的已是簡化了戰術,但在這個時代,已是完全夠用了。而相比之下,日軍的表現就隻能用業餘來形容,盡管日軍的素質,實戰經驗都在人民軍之上,但對這種建築內的小範圍戰鬥卻是相當附生的,因此在人民軍這樣在放的戰術打擊之下,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被清剿。
當然,人民軍的清剿也不是全部有效,有的房間裏並沒有日兵,有些房間裏則是非作戰人員,而有的房間裏由於有大量的家具,因此手榴彈的效果有限,最終雙方還要死拚一場,不過從總體來看,人民軍仍然是占有十分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