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兩路人民軍對日軍的沙嶺堡主陣地發動了進攻。
盡管土屋春光還想拚死抵抗,但這個時候日軍的大勢已去,不可挽回。人民軍首先集中火力,以18門牽引炮和2門自行火炮為核心,對日軍的陣地進行猛烈火炮打擊,隨後其他各火炮也都紛紛開火,在短短20分鍾內,向日軍的陣地傾泄了20O0餘發各種炮彈,幾乎將整個日軍的陣地全部都覆蓋了一遍,而日軍構築的防禦工事也被催毀了大半。
隨後人民軍向沙嶺堡發動進攻,日軍雖然拚死抵抗,有不少日兵甚致選擇和人民軍的士兵同歸於盡來阻止人民軍的進攻,但還是難以阻止陣地一點一點的被人民軍攻占,各個要點也一個一個的被人民軍攻克,日軍的陣地逐步的減少。戰鬥進行到下午4點鍾的時候,冒千的陣地己被人民軍壓縮到不足兩成,土屋光春見戰局的大勢已定,隻得下令從陣地撤退,向東北方向轉移。
日軍在撤退的過程中,又遭到了人民軍的追擊,結果損失慘重。而且還有幾個陣地的日軍撤退不及,被人民軍包圍,不是被人民軍全殲,就是被俘虜。到傍晚6點15分的時候,戰鬥基本結束,人民軍完全占領沙嶺堡。
整個戰鬥持序了兩天的時間,人民軍取得了全麵的勝利,也徹底擺脫了兩麵夾擊的不利局麵。
其實就在人民軍集中兵力,全力進攻沙嶺堡的時候,日軍也同樣集結軍隊,向遼中進攻。這一次進攻,日軍共計聚集了一個師,三個旅,一個騎兵聯隊,以及遼中失守以後,將敗軍重新整編的一個聯隊,總計兵力達4.2萬左右。
而主將仍然是第四軍團的司令官野津道貫大將。因為在日本陸軍的諸將當中,野津道貫是比較有能力,並且資曆深原的將軍之一,滿洲軍司令大山岩認為還是應該在給野津道貫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而且這時旅順的局勢已經惡化,乃木希典都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而日軍要挽回目前的局麵,那麼遼河這一戰就必須打贏,隻有將人民軍堵在遼河西岸,日軍才有餘力聚集兵力,去收複旅順。
而要將人民軍堵在遼河西岸,就必須收複遼中,擊敗己殺過遼河的人民軍,野津道貫被大山岩認為是除了兒玉源太郎之外,最適合擔任收複遼中的人選。盡管是他輸掉了遼中,讓人民軍突破了日軍的遼河防線,但大山岩也知道,這也並不能全怪野津道貫,而且現在兒玉源太郎是滿洲軍司令部的總參謀長,有負責全局作戰的責任,不可能派去指揮一個局部的戰場,因此最終還是隻能用野津道貫。
其實在野津道貫心裏,也憋著一肚子火,因為他在日本陸軍諸將中,一向是以善於突擊進攻而著稱的,但守衛遼河防線的主要責任都是防守,而且還是極為被動的一種,隻能等著人民軍向遼河發動進攻,連主要出擊,以攻代守都不行,這簡值就是讓野津道貫棄長而用短,因此在這幾天,野津道貫也沒少向大山岩發牢騷,說自己完全是被束縛了手足戰鬥,如果國內批準了自己提出的主動進攻遼河西岸,殲滅人民軍的作戰計劃,就根本不會有遼河的失敗。
而得知自己被任命為進攻遼中的指揮官之後,野津道貫也十分高興,認為自己終於有機會一雪前恥,為自己正名了。當然野津道貫也十分清楚,自己獲得挽回名譽的機會同時,也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因為進攻遼中的戰鬥,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而一但這次的戰鬥失敗,那麼在旅順已經決心以身殉國的乃木希典就是自己的榜樣,而且說不定自己還在乃木希典的前麵為日本盡忠。
當然,野津道貫對於這一戰還是存十分充份的信心,因為現在日軍對人民軍形成了兩線夾擊的優勢,盡管在沙嶺堡駐守的隻有一個師團,但畢竟能夠對人民軍形成足夠的牽製作用。
但就在野津道貫出兵進攻遼中的途中,收到了駐守沙嶺堡的第11師團師團長土屋光春中將的電報,這才知道人民軍已經集中了兩個師,兩個團的兵力進攻沙嶺堡,土屋光春己退回到沙嶺堡駐守,並建議野津道貫,趁著現在遼中的兵力空虛,盡快攻克遼中。
看完電報之後,野津道貫立刻派遣偵察兵偵察,很快就確定了土屋光春的報告沒有錯,人民軍的主力果然去進攻沙嶺堡,現守衛遼中的兵力隻有1個師,1個團,還有一個師駐守在遼河西岸,全部加起來也不到3萬人,而且據說都是二線軍隊,因此土屋光春的這個建議確實具有很大的實施性,簡單的說,現在日軍和人民軍雙方都是用的“上馳對中馳”之策,因此勝利就取決於那一方的主力首先擊敗對方的留守軍隊,攻占對方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