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島久直沒有時間多考慮了,畢竟日軍現在耗不起時間,因為大島久直己經想到,人民軍派出一支軍隊在這裏阻擊自己,那麼其他部隊很有可能正在全力的進攻鳳凰城,因此自己決不能在這裏耽誤時間,並且必須盡快的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趕去增援鳳凰城。
於是大島久直也開始製定戰術,現在對方的火炮當然是自己最大的麻煩,不過如果對方有30門火炮,分散布置在三個角上,那麼每個角的陣地就隻有10餘門,這到是在日軍可以接受的範圍以內。而如果對方將火炮集中在一個方向,其他方向上就必然會薄弱,而且敵軍的三角陣形雖然堅固,但三個角之間的距離還是不小,超過了火炮的射程,因此大島久直決定,首先派出兩個大隊,分別向人民軍的左右陣地發動進攻,試探人民軍的虛實情況,再作決定。
而麵對日軍的進攻,人民軍這次並沒有再使用迫擊炮打擊,就連擲彈筒都沒有用,隻是使用步槍、機槍對日軍進行打擊。一來是日軍進攻的兵力並不多,盡管在倉促之間,人民軍並沒有挖掘戰壕,但隻依靠山石樹木等自然掩體,也能夠抵擋得住日軍的進攻,因為人民軍裝配了大量的通用機槍,在火力上要遠勝過日軍,二來是人民軍攜帶的炮彈數量也有限,畢竟1師也是輕裝出發,雖然隻帶了82毫米迫擊炮和60毫米迫擊炮兩種,但炮彈的數量隻有一個基數,82毫米迫擊炮是32發,60毫米迫擊炮是45發,隻能說應付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剛才一團牽製日軍的戰鬥就將本團的炮彈用去了一大半,剩下的自然是要剩著一點用,留到戰鬥進行到關建時刻再用。
果然,日軍的進攻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20分鍾不到就退了回去,一來確實是人民軍的火力太強;二來是日軍的這次進攻本來也不是真的,隻是試探人民軍的實力,也犯不著和人民軍硬拚。
大島久直對這次試探進攻也比較滿意,因為人民軍至始至終也沒有開一炮,看來人民軍帶的火炮果然不多,剛交手時那一波炮擊,人民軍很有可能是使用的類似於法國M1897型75mm野戰炮那樣的速射火炮,以高速射擊造成一種火力密集、火炮數量多的印像。
雖然從剛才的進攻來看,人民軍顯然是裝配了大量的機槍,不過在大島久直看來,機槍總要比火炮好對付吧。於是大島久直立刻下令,命令第6旅團的兩個聯隊分頭進攻人民軍的左右兩個陣地。
這一次日本顯然是動真格的了,第6旅團的一戶兵衛少將親自督戰,命令下屬的第7聯隊進攻人民軍的左翼陣地,第35聯隊進攻右翼陣地,每個聯隊下設的三個大隊輪番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不間斷的進攻,企圖以連續進攻的壓力,突破人民軍的防線。而且雖然日軍沒有帶火炮,但機槍到是帶了幾挺,當然都是馬克沁機槍,雖然數量不多,但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在人民軍裝配的通用機槍之上,畢競馬克沁機槍屬於標準的重機槍。也為進攻的日軍提供火力支援。
其實人民軍在團級部隊中也配備了馬克沁機槍,不過這次也沒帶,到不是馬克沁機槍的重量太大,一整套馬克沁機槍全重約為65公斤,比82迫擊炮要重了近一倍,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馬克沁機槍也是可以拆分開搬運,實在不行還可以用馬馱,帶少量馬匹是完全可行的。而馬克沁機槍被棄用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子彈。
馬克沁機槍的射速達到每秒600發,是通用機槍的2.5-3倍,子彈的攜帶量極大,理論上來說,一挺馬克沁機槍至少要配備3000發子彈,但在實際的戰鬥中,一次打光一萬發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通用機槍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和步槍通用性,可以使用同樣的子彈,這樣可以減輕後勤的負擔,而盡管馬克沁機槍的口徑也是和通用機槍一樣的7.62毫米,但子彈卻是專用的,並且比一般的步槍子彈要長,不僅不能和步槍子彈通用,而且重量也要略重3-5克,雖然對於發子彈來說,這樣的重量差別是微不足道的,但擴大到1000發,甚至是10000發時,重量的差距就變得相當大了,因此為了輕裝速行,1師隻能放棄馬克沁機槍。
不過一個日軍聯隊隻配備了8挺馬克沁機槍,而人民軍的一個團卻裝備了27挺通用機槍,即使日軍的一個師團有4個聯隊,而在數量上根本不能相比,因此人民軍依靠通用機槍組織起了密集的火網,根本不容日軍有突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