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圍殲日軍(三)(1 / 2)

“報告,兒玉參謀長己和近衛師團渡過了鴨綠江,並進駐義州城,而且兒玉參謀長還來電,請司令官閣下盡快渡過鴨綠江。”

聽完了副官的彙報以後,大山岩點了點頭,道:“現在渡江的情況怎麼樣了?”

副官打開了記事本,道:“目前渡過鴨綠江的人員共計為32.4萬人,其中軍隊數量為5.8萬人,傷員5.3萬人、工程兵、醫務人員、機械人員等後勤人員合計23.3萬,現在還有約49.2萬人尚未渡江,而物資方麵除彈藥之外,其他也全部運過了鴨綠江。”

大山岩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道:“命令第1軍團,開始過河,今夜之前,一定要全部渡過鴨綠江。”

副官道:“司令官閣下,您什麼時候過河?”

大山岩道:“我在明天,和第2軍團一起過河。”

副官遲疑了一下,因為兒玉源太即在出發之前,曾再三嚀囑副官,一定要勸大山岩盡快過河,因此道:“司令官閣下,這樣……”

大山岩擺擺手,打斷了他的發言,道:“執行命令。”

副官無奈,隻好敬了一個軍禮,道:“是。”然後退了出去。

現在日軍的總兵力大約在28萬左右,其中有約5萬受傷的士兵,另外還有大約60萬的後勤人員。另外,盡管日軍在沈陽和遼陽,放棄了大量的物資,但畢竟己在遼東地區打了近一年半的仗,因此現在仍然還保留著大量的後勤物資和車輛。由於日本國小力薄,資源稀缺,一切用度都要節省,而且日軍已經扔棄掉了大量的物資,因此也舍不得將這些物資再扔掉,而是希望全部都運過鴨綠江去。

另外大山岩也考慮到,聯合艦隊己近被全殲,華東政府己全麵控製了製海權,因此就算日軍撤到朝鮮半島,各種物資供應隻怕是都難以保證,也有必要將這些物資都運走。當然這也和現在人民軍還沒有發起進攻有關,一但人民軍發起了進攻,大山岩也會立刻下令,放棄剩下的物資,先保全軍隊要緊。

這次日軍參戰,一共組建了5個軍團:1、2、3、4及鴨綠江軍團,不過第3軍團的司令官乃木希典上將在旅順戰役中陣亡,而第4軍團也在遼河戰役中傷亡近半,於是大山岩將第3軍團的餘部都編入到第4軍團,因此現在日軍隻有4個軍團了。

大山岩自然知道,人民軍是絕不會讓日軍輕鬆的渡過鴨綠江,而且事買上日軍離開遼陽之後,人民軍也沒有放任日軍撤離,而是一路尾隨,隻是沒有向日軍發動攻擊。等日軍撤到鳳凰城之後,人民軍才分別從南西北三個方向朝日軍合圍過來,顯然是要將日軍殲滅在鳳凰城至九連城一帶區域。

不過大山岩和兒玉源太郎也在途中就做好了應對的計劃,到達鳳凰城以後,即命第4軍團駐守在鳳凰城,擋住後麵的追兵,又命第1軍團在老墩台、小古嶺等地布置陣地,保護日軍北線,命第2軍團在頭道溝、大金山等地布置陣地,保護南線,並且著手開始渡過鴨綠江。

雖然在甲午戰爭以前的數百年時間裏,朝鮮都是作為中國王朝的藩屬國存在,但中朝雙方均未在鴨綠江上架設橋梁。在日俄戰爭開始之後,日軍為了保障運送物資方便,在鴨綠江上架設了3座木橋,雖然都是木質結構,但也十分堅固結實,橋麵的寬度都在3米以上,可以行走車輛以及火炮,並排可以同時行走4人。

不過這三座木橋的位置均距離鴨綠江口較近,不足30公裏,大山岩擔心人民軍會設法炸毀這3座木橋,阻止日軍渡河,畢竟人民軍不僅有裝甲列車炮,還可以利用海軍從鴨綠江江口直接用艦炮轟擊木橋,因此大山岩又命人在上流的太陽島江段架設了兩座浮橋,距離江口約50公裏,在這個距離上,也就不怕人民軍的任何炮擊了。不過浮橋隻能用來走人,不能通過車輛物資,火炮等重物。

日軍是在6月5日開始渡江,用木橋運送車輛物資,用浮橋運送人員,首先是命鴨綠江軍團渡江,在江東岸布防,因為大山岩和兒玉源太郎都考慮到,由於現在日軍主力都在鴨綠江西岸,東岸的守備十分空虛,因此人民軍很有可能派出一支軍隊,在東岸登陸設伏,在日軍渡河時攻擊日軍,甚至是毀壞橋梁,必須先在鴨綠江東岸設一支軍隊,布置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