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圍殲日軍(四)(1 / 2)

收到了大山岩的命令之後,第1軍團的司令官黑木為楨大將也立刻組織部隊渡河。

第1軍團是這次日軍參戰的主力,下轄有3個師團,兩個旅團以及三個軍團直屬聯隊,總計兵力約在10萬左右,不過由於前期連續戰鬥,現在己不足9萬人,加上近衛師團己經渡過了鴨綠江,因此現在鴨綠江西岸的兵力約在7萬左右。由於第1軍團是負責守衛日軍的北線,丙這一線人民軍的兵力到並不多,撤退到也不難,於是黑木為楨下令,命第15旅團留守老墩台,第23旅團留守小古嶺,其餘的軍隊立刻撤往鴨綠江邊,然然依次向江東岸撤退。

首先渡江的是近衛後備旅團,這也是近衛師團的一部份,因此自然是優先考慮。

鴨綠江在東北亞地區也算是一條較大的江河,由其是架設木橋的地點靠近出海口,因此這裏的江麵寬度達1000米左右,正常的行走大約需要10-15分鍾的時間。不過盡管日軍的大部份輜重都己經運過橋去,但軍隊隨行的輜重物資也不在少數,別的不說,就是火炮、彈藥就有不少,而且火炮是極為沉重的物品,即使是75亳米火炮的重量也在2噸左右,加上拉炮的馬匹,一個炮組的全重更是增加到4-5噸,一次隻能通行一門火炮,如果是120亳米、150亳米這樣級別的火炮,還必須先拆解,然後分批次的運過去,這樣自然就拖慢了過橋的速度。結果這1個旅團就差不多耗時1個多小時,才全部渡過鴨綠江去。

而第二批過橋的則是第1軍團直屬騎兵第2旅團,原因也很明確,因為騎兵第2旅團的旅團長是日本的皇室成員:閑院宮載仁親王少將。這位親王是在日本近代史中以生育能力而著稱的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16子。(此位親王一生共生了17個兒子,15個女兒;生育年齡從不到14歲一直生到了65歲,跨度長達52年。甚稱日本皇室中的第一種馬)

由日本皇室成員擔任軍職,在明治時代以後,己成為常態,不僅可以提振軍心士氣,也可以增加皇室的威信力,而且皇室成員擔任軍職可不是為了鍍一層金,而是真正上戰爭出生入死,最典型的就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在鎮壓台灣人民反抗的乙未戰爭中,時任近衛師團長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就親自率隊入台灣參戰,結果戰死在彰化八卦山之役(一說是水土不服病死)。

不過讓皇室成員死在戰場上,終究不是好事情,因此還是盡快將閑院宮載仁親王送過河去。好在是親王帶領的全部都是騎兵,沒有什麼錙重等物,雖然在過橋時士兵都下馬牽行過橋,但速度也很快,時間不長就全部過完了。

黑木為貞看了看手表,現在已是夜間11點多鍾了,按這樣的速度,在淩晨4、5點左右,全軍都可以過江。於是下令第2師團過江。並且決定帶領軍部,隨第2師團一起過江。

現在第1軍團己渡江一個師團,兩個旅團,雖然仍有大半軍隊在鴨綠江西岸,但過江的秩序都己排好,各部軍隊隻用依次過江既可,到用不著軍部指揮。反到是過到鴨綠江東岸的軍隊越來越多,卻是需要有人來組織各部隊駐紮的位置,以及警戒安排等工作,因此軍部過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鴨綠江西岸到東岸,隻用了短短10餘分鍾的時間,但黑木為貞的心裏卻是感概萬千,因為就在一年多以前,他也是從這裏渡過鴨綠江,進入遼東參戰,雖然其間也經曆了一些曲折,但畢竟是將俄國打得落花流水,並連續攻克了旅順,遼陽,奉天等遼東重鎮,雖然俄軍仍在抵抗,但黑木為貞對最終獲勝已深信不己,其實也不僅僅是黑木為貞,當時日軍上上下下都認為這又將是和一場甲午戰爭一樣的大勝利。那知自從海外華人登陸遼東以後,日軍的局勢就直轉而下,不僅連戰連敗,而且旅順,遼陽,奉天等地也都相繼失去,現在竟然被逼退遇到了鴨綠江邊,甚致要退回朝鮮半島,過去一年多裏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全都化為烏有,現在想來,仿佛是做了一場大夢一樣。

不過黑木為貞畢竟是日軍中的高級將領,知道高層的計劃安排。退回朝鮮半島固然是大勢所迫,但也不乏有保存實力,以待卷土重來的意思,因此在黑木為貞心裏,也期望著能夠再次渡過鴨綠江。

而就在黑木為員胡思亂想的時候,隻聽身邊的一個參謀道:“看,那是流星嗎?”

黑木為貞抬頭看向天空,隻見在墨藍色天空中,果然有一道明黃色的長尾,而且越來越高,顏色由明黃變成了橘黃,尾焰也越拉越長,竟似朝著自己的方向落下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