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袁世凱一直都在關注著清軍對河湖根據地的進攻,得知清軍三路受阻,也讓袁世凱十分高興,看來這次鐵良、良弼是要鬧個灰頭土臉了,但段祺瑞這一路卻是高歌猛進,一支獨秀,連續收複了4個州府。袁世凱的心裏也相當不悅,難道段祺瑞是把自己嚀囑他的話都忘了嗎?因此袁世凱馬上給段祺瑞寫了一封信,十分含蓄的提醒段祺瑞,別忘了自已的嚀囑,悠著一點打。
收到了袁世凱的信之後,段祺瑞也知道現在也差不多了,如果再打下去,袁世凱那一關就過不去了,而且段祺瑞也估摸著自己立下的戰功也夠了,就這樣收手,完全可以保證自己戰後不丟官,因此也想著找個什麼理由停兵不前,甚致是後退一些。
就在段祺瑞擬好了電報,正要發出的時候,朝廷的嘉獎令傳到了段祺瑞的大營中,以段祺瑞剿匪有功,加封署理河南巡撫,並賜號巴圖魯,賞穿黃馬褂。
而收到朝廷的嘉獎令之後,段祺瑞都幾乎不敢相信,整個頭腦裏一片空白,連傳召的太監和部將給他賀喜時都不知該如何應對,完全手足失措。因為這是段祺瑞作夢都沒有想到的,自己竟然當上了巡撫?
現在段祺瑞的統領官職是正二品官階,而巡撫是從二品,隻有加了六部侍郎銜,才是正二品,從表麵上看,段祺瑞現在的官職並不在巡撫之下,但統領是武官,明清兩代都是文尊武俾,武官見了文官實際是要按降三品計算的,當然清朝有一點特例,就是清朝的中前期,如果是滿族武將還是有相當的權勢。但在通常相同條件下,統領的實際權力還不如從四品的知府。更勿論巡撫主管一省的政軍民政大權,甚稱封疆大吏,位高權重,因此擔任了巡撫,也就是擠身於高級官員的行列了,豈是統領可比的,也難怪段祺瑞會激動萬分,難以自抑。
而在巡撫前加“署理”二字,是代理的意思,通常是用於資曆不足的官員出任巡撫,一般上任1、2年,隻要在任上沒有失誤,就會將“署理”二字去掉了,當初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也是加了“署理”二字,不過袁世凱在任上不到2年,又經曆了庚子國變,因此剛剛把“署理”二字去掉,就晉升為直隸總督了。而“賜號巴圖魯,賞穿黃馬褂” 都是榮譽頭銜,雖然沒有什麼實質的權力,但也是極高的榮譽,由其是黃馬褂,一般都是留在家裏當傳家寶的。
當然以現在段祺瑞的資曆,別說是出任巡撫,就是署理巡撫也是遠遠不夠資格的,不過現在河南的大部份地區都不在清廷的控製下,因此河南巡撫實際隻是一個虛職,不過這也是向段祺瑞示意,如果段祺瑞能夠奮勇作戰,為剿滅河湖根據地立下大功,最終收複整個河南省,那麼段祺瑞的這個河南巡撫也就可以由虛轉實,成為實際的官職。
不過段祺瑞總算還是有幾分自製力,趕忙封了2000兩白銀,送給傳召的太監作為謝儀,先把這太監給打發走再說。太監收了銀子也十分高興,又說了幾句“聖恩浩蕩,太後慈蔭,段將軍不可忘記,應當努力作戰,早日湊凱還朝,這才不負太後、皇上的厚愛之語。”
太監的這幾句話到是提醒了段祺瑞,看來自己還不能停軍,而是應該繼續進軍,直搗歸德府,剿平這夥勇匪,一來是報達朝廷對自己的厚恩和信任;二來也是把自己這個河南巡撫給坐實了。
段祺瑞對自己能夠破歸德府是充滿了信心的,因為這10餘天來的戰鬥,段祺瑞認為義勇軍隻是仗著對地理熟悉,善於偷襲罷了,而正麵作戰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自己隻要是小心布置,謹慎進軍就不難應付義勇軍的偷襲戰術,因此這一路突進,攻破歸德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等自己攻破了歸德府,剿平了這夥勇匪,這個河南巡撫自然是坐實了。
想到了這裏,段祺瑞也不禁有些飄飄燃起來,自己從此可就是擠身進入清廷的高級官員之列,雖然不能說是和袁世凱平起平坐了,但也是近在咫尺,不用再高山仰止。不過這時段祺瑞才想起來,袁世凱不是給自己來信,讓自己保存實力,不要再進攻了,這可怎麼辦。袁世凱的態度是絕對不能輕視的,一來是袁世凱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而且還把養女嫁給自己,自己當然不能因為要做高官了,就不鳥袁世凱了;二來袁世凱也是朝廷的重臣,既使自己當上了河南巡撫,在職務官階上或許相差不遠,但論權勢還是相差甚遠,因此以後自己還需要袁世凱的支持才行,絕不能把與袁世凱的關係弄壞了。一定要想個萬全之策,讓袁世凱挑不出自己的毛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