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的商人和工人與華東政府達成了妥協,最失望的自然是英法日俄四國的商人,畢競沒有鬧出什麼大事來。不過華東政府決定將一批外國的工廠、商鋪進行拍買,讓一批外國商人又看到了希望。如果讓和自己熟識的買辦商人出麵,拍下這些工廠、商鋪,或者幹脆是由自己出資,找個買辦當白手套,這樣可以確保這些工廠、商鋪實際還是控製在自巳手裏,或者是能夠按自己的計劃正常運營下去,而等英法聯軍擊敗華東政府之後,自己再從買辦商人手裏將這些產業收回。
於是這些外國商人也開始行動,紛紛去找買辦協商,當然也免不了一番討價還價,雖然買辦整個階層是依附於外國資本存在,但就個人來說,有一些買辦商人和外國商人還是有對等談判的條件,而且現在的局勢也是對買辦商人有利,自然是要多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
對於這些情況,華東政府自己都淸楚,不過並沒有阻止,一來是能夠玩這種白手套遊戲的商人並不多,畢竟大部份商鋪是被關停的;二來這種白手套的遊戲要想成功,是建立在英法軍隊最終擊敗華東政府為前提的,如果英法軍隊不能擊敗人民軍,也就無從談起了。不過穿越者們對人民軍的勝利充滿了信心,因此自然就不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當然更多的商人是隻有失望,沒有希望,隻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英法軍隊的身上。不過這時到是傳來一個令他們振奮的消息,英法聯合軍隊終於組建完成,馬上就要出發了。
華東政府發動進攻上海的戰役之後,英法兩國組成聯軍的協商進度明顯加快,因為兩國的執政者都是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殊毫必爭、扯皮拉筋,什麼時候該互相妥協,放底姿態。人民軍進攻上海,讓英法兩國也清醒了過來,原來兩國在的遠東地區的所有殖民地、租界區都在人民軍的威脅之下,因此必須盡快完成聯軍的組成。盡管聯軍成立之後,還需要4、5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遠東,但聯軍成立之後,可以提振一下遠東殖民地、租界區的信心,並且讓華東政府的行動有所顧忌。
於是兩國首先達成一致,這支軍隊的名稱為聯合遠東遠征軍,簡稱遠征軍。共計有英法俄荷4個國家參與,等軍隊到達遠東之後,日本也會參與進來,遠征軍將分海軍、陸軍兩個部份,但不設統一的司令部,海軍司令由英國人擔任,陸軍司令由法國人擔任,分別指揮海陸軍的戰鬥。並且成立一個聯軍協調小組,英法兩國各派6名參謀,俄荷各派1人參與,負責協調海陸軍的配合、協作。
海軍自然是以英國為主,司令由英國的菲利普斯海軍上將擔任,英國將出動14艘戰列艦,包括2艘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3艘可畏級戰列艦、4艘鄧肯級戰列艦、5艘威嚴級戰列艦,將組成3支分艦隊。
這14艘戰列艦均是目前英國海軍的主力軍艦,其中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是英國最新銳的戰列艦,均是1905年服役,首艦愛德華七世號將擔任遠征艦隊的旗艦;而威嚴級戰列艦被稱為19世紀最好的戰列艦,也是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戰列艦,並為其他國家的戰列艦設計樹立了榜樣,日本海軍的敷島級、三笠級戰列艦均是以威嚴級為藍本建造;可畏級戰列艦則是威嚴級的改進型,比威嚴級艦船有更好的操縱性;而鄧肯級雖是在可畏級的基礎上設計,但整體實力是所有英國戰列艦中最弱的,主要是為了追求快速而犧牲了裝甲,排水量也減少1000噸左右,但航速要比其他的戰列艦快1節。
而除了這14艘戰列艦之後,英國還將出動5艘大型裝甲巡洋艦,8艘防護巡洋艦,22艘驅逐艦,以及30艘後勤船,可以說隻憑這一支艦隊的實力,在世界各國的海軍中足以排進前三位了,而在英國海軍隊,也就是大約1/3左右的兵力,大英帝國的海軍的二強標準,果然是名不虛傳的。
本來法國的海軍一向是英國的勁敵,但在19世紀中後期海軍的建軍思路一度誤入歧途,搞什麼綠水海軍,大建魚雷艇、驅逐艦,忽視了大型軍艦的建造,結果被英國甩下,盡管在19世末期,法國海軍幡然醒悟,並憑強大的工業實力建造了12艘戰列艦,及多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實力現在排名世界第2,但還不到英國海軍的1/3。
這次法國也出了血本,共計出動5艘戰列艦,4艘大型裝甲巡洋艦,6艘防護巡洋艦,15艘驅逐艦,以及12艘後勤船。所有法國軍艦均單獨組成分隊,司令是查蒙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