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君叔(1 / 2)

“你有沒有想過, 也許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曾是受害者。”

這一點在調查陳東升案時,薑懲就已經有了推測。

秦數曾說, 陳東升是為了推翻這個曾讓他深陷痛苦的組織才深入其中, 隻是以他一人之力非但沒能如願, 反而自己也成了犧牲品。

難道宋慎思是想說,其實殷故也是這樣一個受害者嗎?

他走後, 薑懲看了他留下的資料, 裏麵是一份殷故的個人檔案, 一份合約,以及幾張陳舊日記的殘頁。

和他所了解到的相差不多, 早年殷故畢業於公大,在其導師的推薦下進入夏陂分局,與一線刑警一起外勤,出入於各種案件現場, 積累了不少經驗,短短半年就升到了市局。

不過他的高升倒也不全是因為自身的努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有了難得一見的機遇, 當時一位主任法醫突發急病去世,省廳正是缺人的時候, 便從市局提拔了一位法醫上去,市局也同樣缺少這方麵的人才, 又把分局的殷故提了上去, 如果沒有這層關係, 他就是再在基層鍛煉個幾年都未必能有高升的機會。

在市局時,殷故跟著一位老法醫學習專業技術,那個年代不像現在, 人的思想還沒有這麼開放,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這些特殊職業的人,尤其是家裏迷信點兒的更嫌這工作晦氣,也就沒有年輕人愛做法醫,殷故算是當時少有的例外,自然全局上下都像寶貝一樣供著他,就怕他哪天也受不了別人的白眼,或是厭倦了這行,直接一紙辭職報告跑路。

像他這樣有才有學有吃苦耐勞的後生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錯過足夠悔上個三五年的,所以在市局的日子,殷故如魚得水。

他在市局鍛煉了三年,三年之後省廳又一位老法醫病退,殷故的師父也到了退休的年紀,又有意提拔新人,便謝絕了省廳返聘的邀請,推薦殷故上了省廳,等到他師父退休後,局裏提起殷故的人便少了,再加上人員變動較快,後來幾乎找不出幾個對殷故還留有印象的人了。

而薑懲就是典型的那種應該記得殷故的人,他進市局的時間早,待的年頭長,又在刑偵口,免不了和法醫打交道,隻遺憾他與殷故可能有短暫交集的幾個月裏,他還是個剛走出大學校門,還沒有完全適應工作的新人,本就和殷故不熟,打過照麵也未必認識這麼個人,之後他偏偏遭遇了那場事故,忘記了包括殷故這張臉在內的許多事物,延誤了案子的偵辦進程。

……等等,既然他跟殷故有過交集,哪怕是一麵之緣,那人對他也該是有印象的,為什麼在宋慎思家那一見,對方卻沒有道出他與自己的關係,難道在那個時候,殷故已經……

想到這裏,薑懲隻覺渾身的毛孔都緊縮了起來。

他迫不及待翻看了宋慎思與殷故簽訂的合同,當看到合作內容是以情人身份共同調查程譯之死的真相時,心中那根緊繃已久的弦終於斷了。

合同附有當年程譯車禍案的卷宗與警方給出的調查報告,將路段、地點、天氣諸多因素一一列舉,說明事發當天的雀兮山區早就有大霧預警,通往長寧市的高速和宿安縣的國道都已封鎖,隻有部分山路放行。

當時正是旅遊的淡季,在山區內人員不多,因此對這部分車輛並無限製,誰又能想到在這偏僻的路段會發生兩車相撞,造成三死一傷的惡性案件呢?

據警方調查,當時車裏共有三人,分別是坐在前排的駕駛員、坐在後排的程譯與其女友蘭珊,事發時程譯可能是用身體替蘭珊擋住了撞擊與迎麵而來的玻璃碎片,所以受傷嚴重,和司機一起幾乎是當場死亡,而被他護住的蘭珊隻受了點輕傷,當時媒體還曾就二人感人肺腑的感情大做一番報道,最終也不了了之。

另一輛由相反方向開來的大眾是輛□□,在與程譯乘坐的轎車相撞後就偏離方向墜落山崖,並引發了爆炸與小型山火,司機的遺體被燒得麵目全非,根本無法辨認,身上也沒有任何能證明身份的物品,至今沒有查明身份,此案也就成了一個懸案,一時眾說紛紜。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蘭珊一再強調車禍是有人蓄謀,指證程譯的弟弟程讓有殺人嫌疑,卻給不出什麼有力合理的證據,警方隻當她是在事故中受了刺激,沒有盡信她的證詞,但複勘時所找到的一些線索卻表明這場車禍的確有人為造成的可能,而導致程讓被送上被告席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一條模棱兩可的信息。

參與調查的一位技偵從程讓的手機裏恢複了一條疑似□□的信息,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逮捕了程讓,羈押了他半年之久,而這一點也成了事後宋慎思為程讓脫罪的關鍵。

宋慎思留下的資料中提到,事後他與殷故各自出了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所看到的細節也並不完全相同,好比殷故通過實踐報告發現死者程譯的傷口多在於背部,死時的確是保持著把人護在懷裏的動作,同時也有張口吐舌的動作,雖然不明顯到被負責這起案子的法醫所忽略的程度,卻成為了他判定這起案子有謀殺可能的關鍵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