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上郡、九原一帶,在漢代的時候這裏還曾經設郡,派駐官吏和軍隊進行管理,到了魏朝之時,這些區域魏國朝廷就基本上放棄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裏地廣人稀,可耕種的土地極少,派駐官吏和軍隊的話,又會耗費大量的錢糧,而魏國連年與吳蜀交戰,國力上顯然不能支撐,所以河套一帶,已經淪為了胡人的自治領地。
沒有朝廷的強力約束,各個胡人部落之間相互征伐兼並的事經常發生,反正這裏沒有什麼秩序,隻有弱肉強食,物競天擇,誰的拳頭更硬,誰就可以占據更大的地盤。
而地盤就代表著實力,代表著擁有更多的人口和牲蓄。
劉淵初到朔方之時,幾乎沒有立錐之地,他們受到了其他胡人部落的排擠,生存狀況堪憂。
這時年幼的劉淵的便展現了他不同尋常的一麵,他率領著部下避開那些人馬眾多實力強悍的部落,專挑那些位置偏僻實力弱小的部落下手。
雖然當時劉淵所帶的部下隻有數百人,但這數百人可都是個頂個的匈奴勇士,果勁驍勇,戰力非凡,那些弱小的部落如何能是他們的對手,很快被劉淵的部下殺得片甲不留。
“臣服,或者死!”
很難想像這樣冷血果決的話是出自一個隻有七八歲孩童之口,但事實正是如此,劉淵憑著殺伐果斷,吞並了幾個弱小的部落,暫時地在朔方站住了腳。
在這一片混亂之地,隻有不斷地壯大發展才能不被消亡,其後的幾年,伴隨著劉淵的不斷長大,他們這一支部落也逐漸地強盛起來,劉淵帶兵不斷地進行了征伐,吞並了朔方幾乎所有的匈奴部落,成為了一片土地上新的王者。
但劉淵的誌向可遠不止在朔方這片土地上稱王,他要做的,就是要反攻並州,為他的父親,為那些死難的匈奴同胞複仇。
可僅憑著他現在的實力,還沒有挑釁曹亮的資格,所以劉淵雖然報仇心切,但卻十分的理智,並沒有急於向並州出兵,反而是轉向了南麵的雍州。
他相繼地征服了盧水胡和馬蘭羌等胡人部落,並派他們不斷地滋擾雍州,去劫掠人口和物資。
劉淵深知,想要反攻並州的話,他就必須要擁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兵馬,這樣他才有和曹亮扳一扳手腕的實力。
和曹亮的這個仇,那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劉淵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向曹亮討還這個血債,同時他也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問鼎中原,建立一個真正屬於匈奴人的王國,這樣他們匈奴人,就會再飽受欺淩和摧殘了。
現在的劉淵,已經擁有了足夠強悍的實力,但是他還不敢冒然地出兵,曹亮這幾年的強勢擴張,已經將勢力擴大到了並州以外,就連幽州和冀州都盡入囊中,劉淵想要複仇,那他必須要等待機會,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