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遊擊草原(二)(1 / 2)

夏侯淳等重騎兵已經布好軍陣,孫策、張遼率所部兵從兩側繞過軍陣,在重騎兵軍陣後方布陣。與鮮卑部隊正麵交鋒,以逸等勞的重騎兵陣將發揮巨大威力。

雅丹見重騎兵軍陣擋住去路,集結部隊,有序往前衝擊。重騎兵軍團按照軍陣,開始接戰。重騎軍團騎兵或持長槍,或持大刀。他們的任務就是進攻,鮮卑騎兵的馬刀對手持長武器的士兵根本發揮不了殺傷力。鮮卑騎兵的弓箭也造不成太大威脅,重騎兵馬的鐵甲,擋住了弓箭的進攻。

重騎兵按照軍陣往前進擊,鮮卑士兵拚命抵擋。鮮卑士兵很快扔下一地死屍,血腥撲鼻。重騎兵依托軍陣,保持強大的進攻力。重騎兵的殺傷力取決於前排士兵的體力,長兵器耗費氣力頗多,軍陣巧妙的彌補了這一缺點。前排騎兵體力將盡之時,第二排的士兵從空檔上來,加入進攻的行列,第一排的士兵原地不動,一直到軍陣整體上前,然後有序的跟在大隊伍後麵,成為最後一排。如此循環往複,重騎兵的體力有足夠的恢複時間。

鮮卑兵第一次碰到如此威力的騎兵,他們的進攻根本不能真正威脅中國士兵,鮮卑前軍十萬士兵已所剩無幾。第二梯隊十萬人頂了上去。鮮卑兵麵臨的不是一般的散兵遊勇,而是四十萬大軍配合默契的結合體,軍陣前排士兵的體力總是非常充裕。

當鮮卑第二梯隊士兵的生命基本完結的時候,重騎軍陣已攻擊到鮮卑中軍。鮮卑中軍抵擋不住,住後退去,衝動後軍陣角,鮮卑軍陣大亂,開始潰散。

重騎兵依然按照軍陣住前擊殺,鮮卑士兵在混亂中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重騎軍陣的前方已經空白,鮮卑殘軍已往後逃竄,追襲不是重騎兵的長處。

重騎軍團將領傳下軍令,命令部隊原地歇息。重騎士兵原地下馬,解下兵馬重甲,坐地歇息,剛才一戰人力馬力均已透支。部分士兵救治傷員,打掃戰場。

雅丹慘敗,張遼、孫策兩將率所部輕騎兵在後緊緊追擊。兩軍團騎兵充分利用時間,在重騎軍團與鮮卑兵大戰的時候,很好的恢複了人力和馬力。

黃忠、張飛、太史慈、曹彰四軍團四十萬輕騎兵,阻住雅丹殘軍去路。雅丹心生絕望,鮮卑六十萬精兵在重騎軍陣的衝擊下,隻剩下不到三十萬士兵,士兵潰散,陣不成形。如此殘軍,根本無法抵擋六十萬精兵的追殺。

中國騎兵有序的分割包圍,屠殺潰不成軍的鮮卑士兵,鮮卑士兵越來越少,圍在周圍的中國騎兵卻越來越多。雅丹此時的心已涼到了極點,他忽然感覺,與中國為敵是件很愚蠢的事情。

黃忠策馬徑取雅丹,雅丹舉刀相迎。雅丹是鮮卑的第一勇士,自覺武藝嫻熟,兩將交鋒三個回合,雅丹自知不是黃忠對手,拔馬回走,雅丹親兵簇擁而上,阻住黃忠。

親兵護住雅丹往外衝擊,中國騎兵組成了一個很奇怪的陣式,非常實用的將鮮卑士兵圍在核心。雅丹望著周邊殺氣騰騰的中國精兵,知道難免,欲要拔刀自盡。

正在這緊要關頭,中國騎兵外圍出現騷動,兩路騎兵往陣內過來。黃忠諸將見敵軍勢眾,撤陣整兵,脫離戰場,大軍有序後撤。

正是左賢單於和徹裏吉親自率軍前來。兩王派出使者後沒有得到回音,慌忙派人打探,知道雅丹依舊前行,連忙集兵前來救應,救得雅丹性命。兩王起兵時間頗遲,鮮卑此時已十去八九,六十萬士兵得報性命者不足十萬。

此戰,中國騎兵損失近六萬,以六萬士兵換取鮮卑五十萬士兵性命,足以滅北胡氣焰,揚中國軍威。

雅丹此戰後已無立足之地,整個領地已被中國騎兵劫掠一空,兵馬隻剩下不足十萬。報仇雪恨已成空談,在勝者為王的大草原上,他麵臨著被外族吞並的危險。

與徹裏吉接觸的幾日內,雅丹欣賞徹裏吉的才能,被他最終說服,決定率部投靠氏族。氏族兼並鮮卑以後,領地和兵力超過匈奴左賢單於,成為草原上新一代實力派領袖。

中國軍隊在完勝鮮卑以後,暫時回返邊郡休整,補充兵源、武器、裝備。此戰過後,鮮卑領地幾乎成為一片荒原,馬匹、畜群被搶劫一空,鮮卑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中國因為奪得大批良馬,迅速建立起世界上最強大的騎兵。

徹裏吉兼並鮮卑後,雖然增加了大量人口和兵馬,但這些人口的加入卻給徹裏吉部族增加了巨大的壓力。要讓鮮卑族人生存,徹裏吉就要從氏族部落中調拔糧草、畜群,供給鮮卑人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隨著冬季過去,中國騎兵開始發動第二輪攻擊,這次攻擊目標是盧水胡王。盧水胡王在草原三大部族中實力最弱,而且其族人非常野蠻,因此成為金旋指定的打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