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出擊安南(2 / 2)

黃忠從其計,與眾將安排妥當,將營寨屯於半山。蠻兵逃歸安西王寨,對車乃其說黃忠奪了對山。車乃其大怒曰:“黃忠占了對山,不容我不出戰。”

車乃其分軍圍住對山,大罵挑戰。徐庶在山頂觀察敵陣。任由蠻兵百般辱罵,黃忠未接徐庶旗語,隻不出戰。午時以後,蠻兵倦怠,銳氣已墮,多下馬坐息。徐庶見時機已到,旗語命令各將進攻。

頓時鼓角齊鳴,喊聲大震,黃忠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車乃其措手不及,被黃忠趕到麾蓋之下,大喝一聲,猶如雷吼。車乃其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段。

黃忠斬了車乃其,蠻兵大潰,各自逃生。各將大殺一陣,複往奪安西王寨。安西王寨士兵多隨車乃其去奪對山,寡不敵眾,被黃忠軍團一舉攻克。

周瑜兵團此時在安東郡的進攻,遭到安東大王的頑強阻擊。周瑜兵團被安東蠻兵阻住,打亂了原先“盡快拿下安東,與黃忠兵團、關羽兵團會師攻擊安南大王”的戰略意圖。

接到軍令後,周瑜精心準備完畢,率大軍趕往安東大王領地,建立水寨,以為基地。周瑜兵團副將為顏良、孫權,率中軍十萬,孫策、黃蓋、甘寧三部各率軍十萬,共四十萬大軍。

安南四大部落首領中,安西大王王寨與苗族接壤,王寨為木寨,比較簡陋。安東大王因臨海邊,安北大王與漢人接壤,其王寨駐地因較中國郡城簡陋,卻也頗具規模。安南大王所屬安中、安南兩城卻與中國郡城類似,均選擇易守難攻之處,城堡堅固。

周瑜兵團孫策所部十萬兵馬為前峰,先行乘船登陸後,紮下大寨,候周瑜中軍來到,往安東王城外紮寨。安東大王正當盛年,武藝高強,其手下大將六員,皆神勇無比,聞名安南國內。

安東大王見孫策大軍初來,率大軍三十萬往攻。孫策命文聘守寨,率丁奉、全琮兩將統兵出戰。周瑜兵團,孫策所部十萬大軍均為征北時輕騎軍團士兵,故此作風彪悍,為兵團中最富攻擊力的一軍。

孫策兵陣,排在營寨正前方,背靠營寨。兩軍對圓,安東大王策馬上前,道:“我與貴國素無仇緣,貴軍為何無故侵我疆界?”

孫策哈哈大笑,道:“安東大王此言差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今我中國皇帝即位,周邊國家,皆要臣服。況且汝安南國安西大王侵我中國國土,我軍來此為報前日相攻之仇。汝等早降,聖上或起仁慈之心,饒汝等性命。如若不然,我大軍到日,汝等死無葬身之地。”

安東大王大怒,命手下勇將院峰出戰,孫策部將全琮提槍上前。兩邊士兵齊聲呐喊,兩將相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院峰之弟院磊見院落峰戰全琮不下,策馬上前相助,丁奉出馬接戰。四匹馬,兩對將,轉圈廝殺,激烈異常。

安東大王手下第一勇將黎明操刀上前,孫策出迎。黎明雖在南國稱雄,卻是難敵孫策神勇,未及十合,黎明不支。安東大王部將王統上前相助,孫策獨戰兩將,也毫無懼色,絲毫不落下風。

安東大王欺孫策軍中將寡,率領眾將一湧而上。孫策等將見蠻將人多,各回馬往後,穿陣而入。諸將統兵殺來,孫策軍陣發動,器械陳列陣前,大軍縮入陣內,形成防守陣容。

孫策部兵人少,蠻兵拚命衝擊,左翼漸支持不住。孫策命軍陣變形,隻見兩側漸密集往內,沿寨門形成圓弧之形。蠻兵跟進攻擊,比剛才密集許多。此時孫策命軍中投擲震天雷,蠻兵未及防備,震天雷在蠻兵密集處發作,蠻兵死傷眾多。

安東大王見震天雷、巨弩等威力,知道強攻下去,士兵傷損必眾,命令大軍退回,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眾將中雖有通謀略者,但中國器械威力,隻是耳聞,然破解之法,卻是思想不出。安東大王見眾將無計可施,命眾將以守禦為主,不管敵兵如何挑戰,隻是不戰。

周瑜大軍來到,問明此間戰況,見安東大王以優勢兵力,隻守不攻,派兵千般誘敵,安東大王隻是不出。周瑜無可奈何,隻好分派兵馬,赴周邊平定防守空虛的大小部落。

安東大王見周瑜分兵,知道隻守不戰,也是被動,集結合城之兵六十萬,攻打周瑜營寨。周瑜營寨,此時隻有大軍二十餘萬,被安東大王衝擊,反而有些被動。

一條路來,與孫權救兵合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