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顯然是古代帝王的慣用伎倆, 針對有功之臣常把其家中未婚女眷納入宮廷,一為獎賞,二為牽製。
趙旭這一波來得實在太猛, 正錫帝兩年前被擄去匈奴王庭,那是真真見過匈奴人的殘暴。他本隻想把匈奴攆出長江沿江地,與匈奴人劃江而治。
結果這兩州州牧跟瘋子般,竟下達了《告荊州百姓書》, 短短三日內就斬殺過萬匈奴。聽說這份告示是趙旭擬的,估計陸少遊也從中參與過,兩人一起製定的。
正錫帝又激動又惶恐, 他已不知多久沒遇見過這般的大勝了, 可匈奴使臣都快指著他鼻子罵了, 不斷警告匈奴鐵騎定要跨江而來。
這話不假,能打贏一時難道能一直打贏,能把北境全部收複麼?
正錫帝心裏惶恐, 匈奴大軍因此役會不斷增兵瘋狂反撲, 又心生猜疑。
此戰,趙旭陸少遊之名遍傳宇內,老百姓似乎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 如今亂世皇權不穩,誰知他們會有何想法?
思來想去, 幹脆把他們家中未婚女眷招入宮中。畢竟能侍奉天子, 那是臣子的榮幸。
趙家似乎隻有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姑娘,而陸少遊的長女今年正巧十五歲及笄。
原本歡歡喜喜的家宴被這則突如其來的消息直接攪和了,滿滿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看著忽而沒了食欲。
趙誌民氣得摔了筷子,怒不可遏道:“荒謬!我閨女婚姻大事要外人插嘴?他想要做我女婿就得做?這是個什麼東西?”
趙言推了推眼鏡道:“爸,按理來說皇帝還算不得你女婿, 皇後的父親才算是國丈。”
說白了,妃子哪怕是貴妃在古代都是妾,皇帝的高級妾室而已。
趙言這話不亞於在點火,趙誌民和王雪琴的怒氣瘋狂彌漫,快把屋頂都給掀了。
讓他們閨女去給古代皇帝做妾?然後在宮裏和一堆女人打擂台?真想得出來。
特別是那新帝沒本事,老百姓如此困苦,他不想著如何收複北地,反而想要劃江而治,不斷向匈奴人乞和,一點男人的骨氣都沒有。就這種男人,指望他能在危難時保護妻兒?不把妻兒賣了都算不錯的。
王雪琴:“我女兒還沒十九歲,這換我們那兒還在上大學,結什麼婚?”按照他們兩夫妻的想法,閨女結婚再怎麼也要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再說吧?
王雪琴心裏有氣,幹脆直接道:“嫁什麼嫁?我姑娘就是一輩子在家,也不嫁給這種人。”
蕭聽雲聞言不動聲色地放下了筷子。
一家人因為這消息怒而發言,事情的主角反而拿起筷子,吃起了飯。
香!
湯鍋裏一大朵棕色香菇被切成了兩半,雞肉埋在金黃的湯汁裏,再配上一碗米飯,是真香啊。
這從南邊小國引進種植的水稻,產量真比天啟朝的水稻高,而且顆顆飽滿,饒是他們在現代吃慣了珍珠米,也覺得味道不差。
趙曦看見他們都在看她,頓時笑了:“看我幹嘛?這飯不吃就冷了。”
趙旭:“你還有心思吃飯啊?”
趙曦吃了口米飯:“怎麼沒心思吃?他要納就納唄,看我搭理他不?”
若是皇權穩固的朝代,這一聖旨下來還真的難以招架,可現在是亂世,由不得皇帝說了算。
趙曦估計那從東溪城送來的獎賞裏麵就有這道納妃的聖旨。
負責人聽得鬆了一口氣,要知現在兩州都看著趙曦,趙旭仙人名為州牧,實則壓根不管兩州政務,成日裏隻盯著軍營,趙言仙人就更不說了,隻愛醫學。
趙曦要真去做了皇帝的妃子,蜀州雲州都得大亂,不少計劃都要因此從中中斷。
負責人鬆氣的同時,心裏又有些惴惴不安起來,“若是不從,抗旨應算是……造反?”
造反?他們造反都一兩年了。雖說依舊麵向天啟朝稱臣,但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哪件不是造反?
一直未曾說話的蕭聽雲忽而開口:“如今荊州北麵三郡初定,我軍還未站穩腳跟,那邊有幾十萬百姓,無數戰船和抓住的幾萬匈奴敗兵,公然反了還不是時候。”
蕭聽雲:“從匈奴軍中救出了幾萬婦女,還不知如何安置。”
這話確實,因為蜀州地處偏遠又一直沒有公開造反,還給朝廷繳納賦稅,所以這些年壓根不忙著對付朝廷的大軍,讓他們有時間內部發展。
反而是那些割據勢力、起義軍和朝廷打得不可開交,各自消耗實力,讓匈奴撿了不小的便宜。
可趙旭越聽越覺得這話怎麼不對頭呢?
別看蕭聽雲是個悶葫蘆,這小子賊得很,他感覺他話裏有話。
婦女?負責人好像被突然點醒了一般,眼睛赫然亮了起來,一拍掌道:“天啟朝曆來信奉‘好女不侍二夫’,曦曦仙人若是有了婚約或是嫁了人,就是皇帝也不能讓婦人另嫁的。”
“我們蜀州那般多欽慕曦曦仙人的兒郎,若招一人來這事兒便解了。”
趙曦:“……”這主意……
趙旭聽得眼睛都瞪大了,赫然轉過頭看向蕭聽雲。
果然!蕭狗賊真陰險!
他說著小子怎麼突然就打開了話匣子,說了這般多?原來剛才悶著不開口預備放大招呢?
蕭聽雲迎上趙旭的視線,神色淡定自若,好似不甚明白趙旭為何這般看他。
趙言看看二人,忽而明白了什麼笑了聲,拿起筷子吃起菜來。
趙誌民和王雪琴還覺得這主意挺不錯,現代男女交往也不是一人就成的,分手的多得是。
王雪琴忽而看向蕭聽雲,目光柔和:“小蕭啊……”
蕭聽雲還未來得及應話,趙曦忽然握緊筷子,悶聲道:“媽,快點吃飯,不然飯菜就涼了。”
趙旭趕緊道:“對對對,咱們先吃飯。吃飯皇帝大,吃飯最要緊。香,真香。”
大家重新吃起飯來,王雪琴還把那個小袁拉來一起吃飯。
仙人們對於吃食向來舍得,各種調料、油鹽從來不會少放。
趙曦道:“從雲州那邊采集了不少香料,以後大家的調味料種類就能增多了,還能做鹵味。”諸如肉桂、八角之類。
負責人驚歎不已,香料在天啟朝最大用處就是熏香做香囊,極少用於吃食,也沒人舍得這般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