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誌忠用溫暖改變苦孩子的命運(2 / 3)

這封信讓車誌忠失眠了,於是,他奮筆疾書,上書團中央等單位,呼籲全社會關注貧困兒童的讀書問題。1989年10月17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行30人來到桃木疙瘩村,對貧困孩子的教育狀況進行調查,拉開了中國希望工程的序幕。

■5000貧困兒童得到救助

一封短信,一生的情緣,今天的張勝利已成為桃木疙瘩小學校長,與他同時被車誌忠救助的呂成山已成為淶源縣南馬莊鄉鄉長助理,兩個已經成材的青年與車誌忠情同父子,說起當年仍熱淚盈眶。

張勝利、呂成山等9名學生成為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批對象,第二年,張勝利、呂成山考入了淶源上莊中學。此時張勝利因父病故、母改嫁已成孤兒。

車誌忠回家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讓已經在縣重點中學淶源一中初二就讀的小兒子大鵬轉學到距縣城27公裏山路以外的上莊中學就讀,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和張勝利、呂成山做伴,也讓他吃點苦。大鵬一百個不樂意,但還是聽了父親的話。

為了照看孩子們,車誌忠買了一輛摩托車,已經年過半百的他學習騎摩托,每到周末他都要騎上摩托趕往上莊中學,山路難行,常常是去一趟,摩托車壞一次。

他照顧最多的是孤兒張勝利。張勝利的老師張軍還記得他和車誌忠去上莊,車誌忠帶了兩雙鞋、錢和糧票,到了學校,他把鞋子、錢和糧票給了張勝利,兒子大鵬都沒照個麵。

車誌忠有四個兒女,如今都事業有成,自己的兒女都是母親和妻子自小照看,他這個做父親的基本沒管。

他救助了張勝利等苦孩子,發起了希望工程,剛開始一些人不理解,淶源縣一度流傳,張勝利是車誌忠的私生子。

每年有幾十批外地的客人因為希望工程來淶源,來了客人他就帶著他們往深山裏跑,開始別人誤認為車誌忠是當導遊,發了財,一個好友一次貼著他耳朵說,老車,今年掙了有10萬了嗎?

今天,過去的尷尬都成了笑談。在他退休之時,淶源縣一共有5000多名貧困兒童得到救助,引進6000萬元款項,建起了30多座希望小學。而這一切,大都是他牽的線。

最初救助的張勝利已成為桃木疙瘩小學的校長,他教出的學生已經有40餘人走出大山,考進了中學。更讓他欣慰的是,張勝利等人又成為了他希望工程的傳人,在幫助著像他們一樣貧困的孩子們。

■當地人稱他是“活菩薩”

近日,車誌忠幫助樊彥雲求醫治療先天性心髒病的故事再一次感動了燕趙大地(本報4月8日報道),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領導們看到報道後大受感動,馬上派人把小彥雲接到省一院,準備為其免費治療。

4月15日,省醫大一院特聘車誌忠為該院愛心形象大使。張金廷院長說,此舉旨在提高全院的醫德醫風。近期省一院向社會承諾捐款1000萬元,救助全省貧困危難先心病患兒。因為車老師聯係貧病兒童多,他可以使愛心更廣泛地傳播出去,也請他對此進行監督。

小彥雲是車誌忠幫助救治的第九個貧病兒童。此前,淶源縣有八位貧病兒童因車誌忠的幫助重獲新生。

李小麗,天生沒有腳;張雯,腦瘤;劉小苗,棄嬰;高鵬野,腳趾凍爛;張紅紅,嚴重兔唇;張文強,先天性心髒病;劉曉輝,燙傷脖子畸形;吳新生(化名),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