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六旬老人10年走全縣尋古樹(1 / 1)

今年63歲的郝光宗是平山縣林業局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10年前一個偶然機會,他被一株古樹所震撼,從此10年時間裏,他幾乎走遍了平山每一道溝溝坎坎尋訪古樹名木,行程數千公裏,拍攝照片上萬張,成了平山縣有名的“古木活字典”。今年

6月份,郝光宗與馮書慶合作完成的《平山古樹名木》出版,大量古樹名木被收錄在冊,並被有關部門掛牌保護。

■緣起:古樹帶來震撼

郝光宗退休前是名林業工作者,平時經常和林木打交道。1999年,他和同事去大山深處的平山縣滾龍溝村下鄉,在村口看到一株奇特的古樹。古樹長在一塊大石頭上,石頭形似蓖麻子,古樹屹立在“蓖麻子”頂,樹根如刀砍斧鋸般將整塊石頭從中劈開,形成罕見的風景。

這株古樹深深地震撼了郝光宗,從滾龍溝回來後,他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從那天起,他對古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隻要有機會,就會帶著相機往山裏跑,走遍溝溝坎坎搜尋古樹名木,拍成照片後與親朋好友一起欣賞。

其後不久,郝光宗曾頗為欣賞的一株300歲古樹被不了解其價值的村民砍掉了,郝光宗意識到,如果不加以保護,不知還會有多少古樹名木成為伐木者的犧牲品。“古樹本身就是一本曆史書,有著濃厚的文化味和獨特的風韻,但是其不可再生的特質卻要求我們必須對其珍視與保護。”因為喜愛,也緣於對古樹被毀的心疼,郝光宗走上了保護古樹名木的道路。

■調查:10年行遍平山

要想保護,就必須做到對全縣境內的古樹名木心中有數,但林業部門手頭掌握的古樹名木資料並不多。經過反複思索,郝光宗決定自己為全縣境內的古樹名木建立檔案,實地測量,拍照後記錄在冊。當時的平山縣林業局局長馮書慶也是名古樹保護的支持者與行動者,兩人就此走上了搜尋、保護古樹的道路。

郝光宗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尋訪古樹上,近路騎自行車,遠路乘公交,大部分古樹都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中,他經常背著幹糧,徒步跋涉在崎嶇的山林中,幾年時間下來,他幾乎走遍了平山的每一個村莊。

調查古樹必須親力親為,時間長了,被刺紮了、被蜜蜂蜇了這種事情都很正常,經常是披荊斬棘,一路上啥困難都有可能碰到。郝光宗告訴記者,他身體還算硬朗,但畢竟上了年紀,平山又多山路,有時候身體真有點吃不消。一次在尋訪一株300歲的側柏時,他徒步走了4公裏山路後已經筋疲力盡,咬咬牙,又繼續走了4公裏布滿河溝、荊棘的山道,直到深夜才到達目的地。

■回報:古樹得到掛牌保護

“老郝,你這麼大歲數了,累成這樣又不賺錢,圖啥呢?”從1999年開始,就有不少人勸說郝光宗不要做這種“傻事”,但是性格溫和的郝光宗在這件事上卻非常執拗。“古樹就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在保護問題上不能有絲毫含糊。”

為了讓大家認識古樹,郝光宗想了各種宣傳辦法,對電腦所知甚少的他還學會了上網,將搜集到的古樹圖片與文字介紹發到貼吧中,沒想到引起了巨大轟動,網友們對他所從事的工作交口稱讚,不少網友甚至親自前往古樹所在地一睹古樹風采,並參與到保護古樹的行動中來。郝光宗說,這對他都是莫大的鼓勵,讓他精神倍增。

十年過去了,郝光宗收集了大量的古樹資料,他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回報,今年6月,在平山縣政協的幫助下,傾注了郝光宗巨大心血的《平山古樹名木》出版。翻閱該書,如同走進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古樹名木展覽館,1300年的文廟柏抱桑,胸徑6.46米的全國核桃王,林山的夫妻柏,大坪的笑口常開古槐,下盤鬆的冠秀柏,蛟潭莊村的元戎係馬槐,韓丁的大*槐,羊圈坪的古柏群落……該書共收古樹名木照片184張,書後還附有全縣古樹名木統計表。大量的古樹登記在冊,並被有關部門掛牌保護。

郝光宗說:“古樹不可再生,隻要我活一天,就要為保護古樹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