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樹烈士1949年1月入伍,1951年2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通過詢問得知,這個村裏並沒有叫李金樹的烈士,而烈屬李同玉也在多年前早已去世了。不過,總算有了一點線索,當地媒體承諾,要幫李紅旗將烈屬徹底找到。李紅旗就先回到定興等待消息。
12月2日,好消息傳來:烈士李金樹的親屬找到了,並得到當地官方的核實。這讓李紅旗高興得不得了。這名熱心漢子趕緊告訴了本報記者,表示3日上午就動身親自把證件送過去。
10年尋烈屬李紅旗義舉感動津門
確定了“烈士李金樹”親屬的下落後,12月3日上午,本報記者和定興農民李紅旗一行,驅車300餘公裏,趕赴天津“烈士李金樹”的家中,見證了李紅旗的第三次送證之旅。烈屬激動的眼淚、雙方緊緊握起的雙手,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眾裏尋找烈屬千百度
在本報及天津媒體的幫助下,李紅旗找尋天津籍“烈士李金樹”家屬的路比以往變得順當起來。11月24日,李紅旗在當地媒體以及央視的陪同下,在天津尋找了一天,但是並沒有太多的收獲,尋找工作也暫時陷入困境。不過一周之後,形勢突然柳暗花明,在熱心人的指引下,“烈士李金樹”的家屬終於找到了。
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黨委工作人員孫俊茹介紹說,在當地媒體報道李紅旗的事後,姚村村民張純玉老人拿著報紙來到了潘樓村李玉增的家中,並把報紙拿給李玉增看。一打聽,“烈士李金樹”正是李玉增的大伯,1949年離家當兵,就再也沒有了音信。隨後,南河鎮政府、民政部門、村委會聯合當地媒體,多方走訪核實,最終確定“烈士李金樹”的親屬就是李玉增一家,烈屬證上的寄發對象李同玉正是李玉增的爺爺。
■烈士弟弟也叫李金樹
也許事有巧合,李玉增家有兩個李金樹,“烈士李金樹”是李玉增的大伯,而另一個李金樹就是李玉增的父親,仍健在。
李家的鄰居劉其祥老人說,“烈士李金樹”1949年當兵走的,那時候家裏窮,根本就沒有大名,人們都管他叫大柱,李玉增的父親叫二柱,人們都是“大柱、二柱”地叫。李玉增父親的名字是在解放後起的,沒想到,兩人的名字竟然如此巧合。
劉其祥老人回憶說,李家解放前生活特別困苦,“烈士李金樹”(大柱)比他大兩歲,從小就是他們的孩子頭,長大以後為鄰村打短工,身材長得非常魁梧,“有勁,倍兒壯。”劉其祥老人說,“那時候哪有名啊,人們都是大柱、二柱地叫,我的名字也是解放後起的。”他說,1949年,“烈士李金樹”(大柱)就跟著部隊走了,從那以後的近60年裏,再也沒了消息。
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黨委工作人員孫俊茹表示,李家有兩個“李金樹”,一個可能是巧合,另一個可能就是“烈士李金樹”應叫李金柱,不排除部隊登記姓名時出現誤差。
■烈屬流淚感謝李紅旗
李紅旗剛剛踏進李玉增家的家門,“烈士李金樹”(大柱)的弟媳朱振榮就忙迎了過來,連連鞠躬感謝“河北好心人李紅旗”,泣不成聲。李紅旗的眼圈也紅了,趕忙拿出手絹替老人擦淚。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李紅旗拿出了收藏多年的烈屬證,鄭重地交到李金樹(二柱)的手中。“這是屬於您的,是屬於烈士的,我還給您,是物歸原主,也是讓烈士回家。”樸實的話語,卻是滾燙的。李家人也是樸實的農民,雖說大恩不言謝,但李玉增鄭重地代表全家人向李紅旗深深鞠了一躬。
遺憾的是,李金樹(二柱)身體不太好,患小腦萎縮,已不能清楚地回憶少時往事。老伴朱振榮年輕時曾聽老公公李同玉和家裏人念叨過,有一個當兵的大兒子,但是當兵走後一直沒有任何音訊。直到1977年老人去世,也不知道大兒子生死下落。
李同玉老人帶著遺憾離開人世,而探聽“烈士李金樹”(大柱)的下落也成了李家人的一塊心病。李玉增說,他一直想到大伯的墳前祭奠一下,也期待能獲得準確的消息。直到李紅旗的出現,李家人60年的心願才算一朝實現。
■李紅旗獲天津“榮譽鎮民”
李紅旗的義舉也感動了當地政府。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黨委副書記高洪亮見證了李紅旗尋人、送證的全過程,“李紅旗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五位抗美援朝烈士的家屬,這種精神為我們樹立了當代農民的新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代表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黨委政府向李紅旗表示深深的感謝。”
隨後,高洪亮還代表南河鎮鎮政府向李紅旗頒發了“榮譽鎮民”的榮譽證書,表示南河鎮也是李紅旗的家,“歡迎常回家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