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報道,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妻子全身95%重度燒傷,命懸一線。大義丈夫誓不放棄,執意挽救妻子生命。
月工資區區千元,沒有多少積蓄,也沒有富有的親友,而丈夫硬是為妻子四處籌借70多萬巨款,許多都是幾百、千元艱難籌集,先後十幾次心力交瘁的求告,先後十幾次手術,終於使妻子再獲生機。
麵對變得殘廢、醜陋的妻子,3年多來不離不棄一直精心嗬護,孫誌發抗起了大山一樣的責任,他有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理由———我是丈夫。
故事回放:
孫誌發,今年34歲,是河間市北石槽鄉中學的一名體育老師。他的妻子李喜苓,是他大學時的同學和同事。兩個人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很得學生和家長們愛戴,多次獲得上級嘉獎,日子過得清貧而充實。
2005年6月25日,孫誌發帶領學生在外參加運動會,學校焦急地打來電話,要他馬上返回,喜苓做飯時液化氣罐泄露失火……
孫誌發急急趕到醫院,醫院已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喜苓除頭皮外,渾身上下全部被燒傷,全身浮腫變黑,醫生說已無救活的可能。孫誌發執意要轉院,醫生說,轉院過程中因為燒傷病人痰涎不斷產生,如果不能及時抽出,會窒息而死。孫誌發抹著眼淚說,那她死在求生的路上,也比看著她死好!
轉到了北京某大燒傷醫院。醫院一邊安排手術,一邊要孫誌發繳納手術押金,第一次手術就需要10萬元。10萬元,對於孫誌發,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我回家找錢去吧!”,托付好親友,孫誌發返回來。找同學,跑回老家,求本家族的親戚、鄰居,跑一個門,又進一個門,他感覺自己在和死神賽跑。
終於當日天黑之前,他湊夠了10萬元。手術做完了,喜苓仍在危險中昏迷,主治醫生說,還需要多次手術,每周一次。
盡管醫院醫生給予了非常大的同情,但喜苓所需的醫療費用仍是巨大的數字。第二次手術,近七萬,第三次,近六萬……
作為一個偏遠鄉村的教師,孫誌發的社會關係很有限,能借錢的人更有限。他隻能依靠他的小學到大學各個時期的同學們,他的同學們也都是剛成家立業不久,許多人都是貸款買房子,經濟上都很緊張。但孫誌發從小良好的品行幫助了他,同學們四處聯係著同學,轉告孫誌發遭遇的困境,遠在深圳打工和在新加坡求學的同學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雖然有的數額很小,但孫誌發把每一筆借款都當成救命之恩。
孫誌發借錢中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決不和同一個人借第二次,因為怕對方為難。另外,他決不向自己的學生家長借錢。
幾次手術下來,錢花到三十萬的時候,喜苓已無生還之望。非常同情孫誌發境遇的主治的醫生建議他不要治下去了,不然會人財兩空。